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506|回复: 16

[求助] 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评估分析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各位老师:有哪位老师能上传一份有关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评估分析资料,供我们学习借鉴,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7
  • 最近打卡:2025-04-25 08:41:03
发表于 2013-3-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心天使123 于 2013-3-27 10:46 编辑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221&fromuid=55567

目标性监测一季度分析报告

(2012.4-2012.6)

一、背景

(一)   调查目的

为了解我院骨科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根据日常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依据,我院今年选择了骨科手术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二)   调查对象

调查2012 年4月1日- 2012 年6月31日骨科手术病例的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三)   职责分工

根据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骨科医护人员填写相关手术切口表格,完善各项基本记录;院感科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收集、整理、及时规范表格填写内容,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并收集整理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现将第一阶段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二、结果

1、2012.4-2012.6骨科手术监测统计统


科室
监测台次数
手术部位感染数
感染率(%)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人数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感染人数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感染率(%)
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感染人数

骨科
130
6
4.62%
106
81.54%
6
5.66
0



1.相关感染率:2012 年4月- 2012 年6月,骨科共进行手术130例病例


2、按手术难度分级统计

手术难度分级
监测台次数
所占百分比
感染人数
感染率

1
3
2.30%
1
33.33%

2
51
39.23%
2
3.92%

3
33
25.38%
1
3.03%

4
43
33.08%
2
4.65%




2、按手术风险分级评估统计

手术风险评分
监测台次数
所占百分比
感染人数
感染率

0
15
11.53%
0
0

1
85
65.38%
4
4.70%

2
29
22.31%
1
3.45%

3
1
0.77%
1
100%




3、按手术时期分类感染率统计

手术时期
监测台次数
所占百分比
感染人数
感染率

择期
98
75.38%
2
2.05%

急诊
32
24.62%
4
12.5%





4、麻醉方式感染率统计

麻醉方式
监测台次数
所占百分比
感染人数
感染率

全麻
101
77.69%
5
4.95%

非全麻
29
22.31%
1
3.45%




5、手术切口分类感染率统计

手术切口
监测台次数
所占百分比
感染人数
感染率

I类
97
70.13%
1
1.03%

II类
20
25.97%
1
5%

III类
13
3.90%
4
30.77%




6、医生讨论


蒋华
李庆
王太平
王俊瑞
胡正军
陈伶

手术台次







感染人数







感染率










三、讨  论

1.基本数据讨论

结果显示,2012年4-6月,我院骨科共进行130例骨科手术,其中择期手术98例,75.38%,急诊手术32例,24.62%。

我院骨科手术难度分级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院骨科手术主要以中高难度为主。

骨科手术按切口分类如下:医院Ⅰ类切口97例次,多为腰颈椎手术病人,Ⅱ类为20例,多为二次手术病人,Ⅲ类13例,多为外伤及车祸病人。其中I类切口伤口感染率为1.03%,Ⅱ类切口伤口感染率为5%,Ⅲ类切口感染率30.77%。

手术病人采取麻醉方式为全麻及非全麻,其中全麻病人101例,69.48%,非全麻病人29例,30.52%。

我院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好,130病例中,106人术前半小时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81.54%。


本次监测中,总体手术切口感染人数6人,总体切口感染率4.62%,切口感染病例均为浅表切口感染,无深部切口感染与器官感染发生。发生感染病人全部术前半小时使用了抗生素,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感染率5.66%。


2.感染病例分析讨论

本次监测中,4-6月130例病人中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例,总体切口感染率4.62%。我们此次监测分析重点从病人手术难度分级、手术风险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期选择及麻醉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手术难度与感染讨论

从监测结果来看,我院骨科手术以中高难度的手术为主,在简单手术(1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为33.33%,2-4级别手术感染率基本无差异。1级手术本季度共3例,其中有1例为切口感染,该例病人为左胫腓骨骨折术后大清创术,属于III类污染切口,为急诊手术,医生于术中使用了头孢美唑抗生素,术后使用毕立根抗生素,术后2周,病人切口出现了分泌物,并检出病原菌葡萄球菌2次,伤口伴有红、肿、热感,因病人本为污染切口,医生也在术中及术后使用了抗生素,并根据病原学结果及时调整了用药,该类切口感染,主要来源于病人自身原因。


2)手术切口与感染讨论

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III类切口(污染切口)术后的伤口感染发生率(30.77%)明显高于I类切口(1.06%)、II类切口(5%)。III类切口病人多为外伤或车祸病人,同时多为急诊患者,伤口暴露外界时间较长,污染切口病人术前都用了抗生素同时2例术中也运用了抗生素。骨科日后对于III类切口病人,在术前我们应做好术前讨论,充分的消毒准备及抗炎治疗,在手术中,要重视无菌操作及消毒措施,适当的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该类病人术后的感染发生率有积极作用。骨科医生对消毒隔离掌握较到位,同时充分掌握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I类切口本季度感染率属于正常水平,较上季度明显下降。II类切口比上季度比较无变化,因II类切口总数不大,且感染例数仅有一例,不做相关结论分析。本季度骨科术后有少许分泌物的病人医生都能及时送检,医生微生物送检意识较高,能较为及时的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3)麻醉方式与感染讨论

4-6月手术病人中,全麻病人101例,感染人数5人,感染率4.95%,非全麻病人29例,感染人数1人,感染率3.94%。单一从麻醉方式来看,全麻病人略高于非全麻病人,可能与手术的难度与病人的风险有关。但我们仍旧提倡,手术应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病人的麻醉方式(包括病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难度等),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发生感染(包括肺部及泌尿道)。

4)、急诊手术、择期手术与感染的讨论

在监测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院骨科的急诊手术比例比较高,为24.62%,因急诊手术多为清洁-污染切口或污染切口,病人风险评估分值较高,发生术后感染几率较大,因此急诊手术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同时因急诊手术对医疗器械的准备及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骨科的手术器械多较为复杂,需要做好充分的消毒灭菌工作后方能使用。对于部分仪器还需要外借使用,因此尽量减少急诊手术对骨科病人进行手术安全性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本季度目标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性调查表项目填写不够完整

   医生在填写目标性监测时,对病人的用药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填写不够完善,信息不完整。希望下季度能改进

2、因骨科病人对于不同手术人员有交叉,同一台手术有多名医生参与,本次未对医生做感染专率调查。

3、医生应认真学习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分清手术病例医院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区别,对感染病例及时做出诊断

五、持续性改进

   根据本季度的监测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骨科手术日后应该在一下方面引起重视:

1、         加强对污染切口病例的管理,做好术前的清创工作,关注污染切口病例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剂量及时间。尽量减少污染切口的术后感染发生。

2、         尽量减少急诊手术。加强病人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对于开放性伤口(特别针对污染切口),一定要手术前送检留基本资料,所有手术病人,术后2天以后,对出现分泌物的病人必送检,有据可依的使用抗生素。

3、         加强科室消毒隔离技术学习。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4、         进一步完善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的填写规范,进一步使数据更加完整及准确。

5、         附: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指导措施,请全科学习及参照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12-4








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

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3、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4、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或用脱毛膏。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二、手术组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之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更换鞋、衣、裤,正确戴口罩、帽子、正确洗手或手消毒、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

3、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三、术前正确预防用抗菌药物

1、术前0.5-1小时使用抗菌药物,24小时以内停用。

2、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种类。
四、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谈笑。限制参观人数,有条件的医院应电视参观。

2、注意术中保暖,使用温热盐水,保温垫等。

3、手术技巧:严格无菌操作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力保证。组织处理不当、止血不彻底、切口冲洗不够,切口缝合张力过高、缝合部位缺血、引流管放置不当或局部存在死腔等,均可增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机会。

4、污染物品的处理:认真及时收集术中污染物品,严格区分放置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干燥。

5、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6、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人应该在不同的手术室内进行,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间。

7、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8、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五、手术后预防控制措施

1、切口缝合后覆盖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对无敷料的开放性伤口不可用水冲洗。

2、手术后24~48h内须用敷料覆盖封闭的伤口,应严密监视切口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给主管医生,不提倡覆盖时间超过48h。
3、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每次换药后洗手。

4、做好术后护理,强调正确的咳嗽方法和引流管的处理。

5、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我心医旧 + 2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下载收藏了,好好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非常好,具有借鉴意义,十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做的挺规范,请问您们通过评审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非常好,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复杂了不是护士能做到的,需要医生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654
  • 最近打卡:2024-12-26 09:24:05
发表于 2014-5-1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下载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全面的资料,有借鉴意义,多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天使123 发表于 2013-3-27 10:43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221&fromuid=55567

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非常好,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全面的资料,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有借鉴意义,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87
  • 最近打卡:2025-04-11 13:12:37
发表于 2014-12-2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下载收藏了,好好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好多好全面滴!借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10
  • 最近打卡:2025-03-29 22:00:51
发表于 2015-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很用心,下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务科重新修改手术风险评估表,并能在2015年印发使用。即将原表中的手术切口分类改为为4类: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感染切口(Ⅳ类切口)。

    1、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3、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4、感染切口(Ⅳ类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