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院感工作人员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切口分类不标准的一点讨论 在院感日常工作中,对手术切口的监测是必须的,从我自身的工作和论坛的讨论中发现,临床医师对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我们的分类有出入。通过最近的学习、工作和查阅一些资料分析了一下临床医师对手术切口分类与院感工作者分类不一样的原因。 资料: 一、院感工作对手术切口的分类: (I)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II)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III)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IV)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临床医师对手术切口的分类: 《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文件,对手术切口的分类为: 0 类切口: 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 Ⅰ类切口: 无菌切口; Ⅱ类切口: 沾染切口; Ⅲ类切口: 感染切口; 结果: 造成院感工作人员认为临床医师手术切口分类不正确的原因是,院感手术切口分类为I—IV类,临床医师学习的手术切口分类主要是病案首页的0—III级分类方法,两种分类方法,除I类切口相同外,另外三类完全不一样。 敬请各位老师指教一下,怎样在院感工作中对待两种不同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