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处置中多部门应急指挥办的必要性:基于规范与实践的思考
医院感染暴发(NI outbreak)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此类事件不仅威胁患者安全,更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面对突发暴发,医疗机构能否快速、精准、协同地响应,直接决定事件危害程度——而多部门应急指挥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办”)的成立,正是实现高效处置的核心组织保障。
一、法规与规范:多部门协作的法定要求
我国现行感染防控法规对暴发处置的组织架构有明确指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第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按照规定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 524—2016)进一步强调:“暴发处置需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这些条款虽未直接提及“指挥办”这一名称,但“多部门协作”“明确职责”的核心要求,本质上需要一个跨部门的统筹平台来落实。例如,暴发可能涉及临床诊疗(如隔离措施执行)、微生物检测(病原溯源)、消毒供应(环境/器械处理)、药学(抗菌药物调整)、后勤(环境消杀)、信息(病例数据追踪)等多环节,若无统一指挥,各部门易陷入“各自为战”的碎片化响应,甚至因信息传递延迟导致关键措施滞后。
二、实践痛点:单一部门主导的局限性
既往案例显示,未成立指挥
- 最近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