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高山雪莲W 于 2025-5-9 17:42 编辑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缺乏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确实面临一定困难,但并非无法实现。以下是基于现有条件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的建议: 一、首先必须明确监测对象与内容 1、监测对象: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接受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所有新生儿。 2、监测内容:包括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如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天数、出生体重等;医院感染情况,如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手术情况、病原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还需记录新生儿日志,按新生儿体重每日记录新住进新生儿数、住院新生儿数、脐或中心静脉插管及使用有创呼吸机新生儿数等。 二、制定监测流程与规范 1、建立监测制度:制定详细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明确监测的目的、范围、方法、流程以及人员职责等,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设计监测表格:由感控办根据监测内容设计统一的监测表格,如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新生儿日志表、月报表等,便于监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文末可免费下载) 3、规范数据收集与整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收集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明确职责分工 1、医师职责:医师需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规范进行置管等操作,并在操作后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当发现或怀疑患儿有医院感染时,应及时送检标本并填写检验报告申请单,同时准确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确保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地被记录下来。 2、护士职责: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尤其是侵入性操作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师,对怀疑医院感染的患儿协助医师做好标本的采集工作,确保标本的质量和送检的及时性。每日按时登记新生儿日志表、集束化防控措施核查表,记录新入院、在住患儿数以及使用侵入性器械的患儿人数、防控措施的落实等信息,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感控办专职人员职责:定期检查医护人员对感染监测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数据记录是否规范、完整等。每日深入病房或查看内网系统电子病历,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等,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如下表,并向上级部门和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使用管理工具进行分析。
四、加强人员培训与沟通
1、专业培训:感控办对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熟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监测方法、报告流程和防控措施等,提高监测质量和准确性。
2、科室间沟通:感控办加强与新生儿科、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等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共享监测信息和结果,共同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五、多种监测方法协同运用
1、主动监测与报告结合:专兼职人员共同协作,主动、前瞻、持续地监测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同时完善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鼓励医生、护士等在发现新生儿医院感染迹象时及时主动报告。
2、定期查阅病历:专职人员可通过内网系统每日查阅新生儿科的病历,包括病程记录、医嘱单、体温单和检查结果等。
3、微生物实验室监测:与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合作,及时获取新生儿感染相关的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便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六、定期进行数据分析与反馈
1、专职人员每月初收集上月新生儿监测日志资料,并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审核,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发现问题及时与填写人员沟通并更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再纳入统计分析。
2、计算感染指标:根据监测数据计算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指标,如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等,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
3、总结分析结果: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易感人群和常见感染部位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反馈改进建议:及时将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不断优化监测和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