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5|回复: 31

儿科做血培养分理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何判断?原因何在?(8楼有专家解释)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乔-乔 于 2013-6-28 15:20 编辑

儿科做血培养,常常做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何判断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
儿科只做一瓶培养,有事很难判断,我们做出的报警时间一般为20h内,据报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0%为污染菌,但毕竟还有20%是致病菌!
我们经常是这样做的:先打电话给临床医生了解有没有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报警时间来判断是否为致病菌,但有时也很难判断。有事医生埋怨微生物室做的不好。
去院感科后从院感的角度考虑,如果微生物室培养出污染菌,那就恰恰说明临床操作有问题,那他们做其他的操作治疗也会出问题。
各位老师如何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乔-乔 + 2 + 2 善于思考!
星火 + 1 原创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3-6-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表现与细菌感染是否一致?
细菌定量如何?严重增多,可能是致病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抽血培养同时,有同步做血常规吗?若有,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表现与细菌感染是否相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新生儿科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跟临床讨论,认为跟临床护士操作抽血时皮肤消毒不彻底有一定的关系。

点评

我很赞同!  发表于 2013-6-30 09:4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乔-乔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新生儿科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跟临床讨论,护士长认为临床护士操作抽血时皮肤消毒他们也做的很好。但就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斯德之徒 于 2013-6-28 18:01 编辑

不是80%污染,对于儿科病人而言,是99.9%的污染。
CNS感染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为侵入性医疗操作,例如静脉导管、心血管介入操作、还有就是心脏起搏器等人工植入物。这些在儿童病人中常见吗?
也不想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乔-乔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乔 于 2013-6-29 10:23 编辑

关于血培养样本采集,严格遵循消毒程序非常重要。
患者皮肤消毒:
1、用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2、用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涂擦穿刺皮肤2遍,待干燥。
3、75%酒精脱碘:用75%酒精由内向外方向涂抹去碘酒液 ,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对年龄小于2个月的新生儿,需使用70%的异丙基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血培养瓶消毒:
1、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 酒精作用待60秒。
3、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就楼主谈及的问题,曾经去临床观察过他们的操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消毒待干时间不够。您可以去临床和他们做一些沟通,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焚膏继晷 + 2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根据临床表现有时也不好判断,因为本身患儿有相关基础病,如肺炎、脐炎等会引起白细胞增高或者发热,但新生儿即使是菌血症,由于免疫力差,也不表现为发热。
最基本的是抽血时护士的严格操作,避免污染菌的出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拓者 发表于 2013-6-28 16:50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根据临床表现有时也不好判断,因为本身患儿有相关基础病,如肺炎、脐炎等会引起白细胞 ...

不是还有CRP与PCT等感染指标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3-6-28 18:02
不是还有CRP与PCT等感染指标的嘛!

谢谢指导,以后要综合判断,全面考虑问题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您说99.9%都是污染,那污染菌为什么报警时间还那么快呢(不到20h)?
以前我理解的既然是污染菌就不会太多,所以报警时间会比较长,如果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报警时间有大于24h或48小时,那比较肯定是污染菌,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报阳时间除了跟初始菌量有关外,还跟培养基质量以及血培养中残留抗生素有关。现在使用的血培养仪大多为进口,培养基已经进行了多次改进,内含抗生素灭火剂、吸附剂等,用以减轻抗生素压力;生长促进剂用以提高细菌生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单从报阳时间长短已经无法再进行是否为污染的准确判断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乔-乔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3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拓者 发表于 2013-6-28 16:50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根据临床表现有时也不好判断,因为本身患儿有相关基础病,如肺炎、脐炎等会引起白细胞 ...

建议您无预警的悄悄看一下护士做穿刺操作时的消毒方法就什么都明白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3-6-28 13:47
不是80%污染,对于儿科病人而言,是99.9%的污染。
CNS感染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为侵入性医疗操作,例如静脉导管 ...

儿科先心病人如房缺、室缺等需要做封堵手术,有植入物,还有一些儿科病人使用PICC,这些侵入性操作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静脉留置的病人也不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样,判断是不是真正的致病菌,需要临床微生物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花香 发表于 2013-7-4 15:32
儿科先心病人如房缺、室缺等需要做封堵手术,有植入物,还有一些儿科病人使用PICC,这些侵入性操作还是占 ...

呵呵,这是因为你们医院儿科比较发达,比较先进,在别的医院无法见到的,或者罕见的疾病在你们医院比较常见而已。
这里说的比例(99%CNS属于污染的比例)是泛指大多数儿科医疗水平一般的医院,对于像你们医院这种儿科水平很高的医院是少数。只要符合高危因素,且多次分离到CNS,也需要考虑为感染菌。凡事不能绝对。
至少99%CNS属于污染的情况在我院近几十年来是适用的!因为我院儿科真的很一般,尽管目前拥有近2500张床。桂花香老师说的这些在我院儿科是不存在的,要做手术也是转到外科去做,要静脉留置也是转到ICU去了。儿科只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儿病房,不做这些操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3-7-6 14:13
不管怎样,判断是不是真正的致病菌,需要临床微生物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沟通是肯定的需要的,我们有多种途径——电话、HIS系统病案查询、LIS系统(查询细菌培养以外的检查项目,例如PCT、CRP、血常规)等等进行沟通。
但沟通的结果绝不是要临床医生来替你判断究竟是不是污染,沟通时临床医生常常只提供帮助,而最终决定他们总是让我们来说话。因为微生物室是专业的,判断与微生物有关的检查就该微生物室拿主意!这是我院的传统,也是我院临床医生们的一贯作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3-7-6 18:49
沟通是肯定的需要的,我们有多种途径——电话、HIS系统病案查询、LIS系统(查询细菌培养以外的检查项目, ...

“有多种途径——电话、HIS系统病案查询、LIS系统”

非常好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3-6-28 13:47
不是80%污染,对于儿科病人而言,是99.9%的污染。
CNS感染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为侵入性医疗操作,例如静脉导 ...

巴版的解答太精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