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消毒方法 一、浸泡消毒法 即三槽或四槽消毒法,是以往三桶法的改良,但仍然达不到充分消毒的目。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现大多数县级以下医院仍在使用。 二、改良浸泡消毒法(全浸泡) 分为人工和自动消毒法两类。目前,全球提倡全浸泡式消毒,我国卫生部2004年颁发的《内镜消毒规范》也主张使用全浸泡式消毒。 在国内三甲医院出现越来越多四槽或五槽式现代化洗消中心,并配有自动控制时间的灌流系统、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及干燥设备,使内镜管道清洗消毒更彻底。其清洗消毒流程为:①初步清洗:使用后立即清除内镜及表面污物,防止凝固增加清洗难度。②测漏与清洗:测漏也即漏气试验,是将空气压入内镜插入管内观察是否有气泡从管腔中漏出。本阶段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关键步骤。清洗不完全,则有机物凝固,堵塞管腔。③浸泡消毒:内镜置入消毒槽内,全部在消毒液中,同时用全管道灌流器灌满消毒液各孔道循环灌洗至规定时间。④漂洗、干燥:内镜置入冲洗槽内,先用全管道灌流器向各管腔注入300ml以上空气,以排出内腔中消毒液,再取出置清洁水(经过孔径为0.45μm或0.22μm的过滤的水)中漂洗。若为治疗性内镜如ERCP内镜诊疗术,则用无菌水。用纱布擦干内镜表面,用高压气枪吹干各部分待用。 三、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 自动洗消过程仿人工步骤设计,包括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等步骤。使用的消毒剂多为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或以上两者的混合物。由于利用超声雾化将消毒剂雾化,使消毒剂与内镜接触更充分,增强消毒作用,节约消毒剂。市面上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合格,有的不太令人满意。调查显示:自动清洗超声雾化消毒机全程洗消9分钟,合格率为73.3%。另外,为保证清洗消毒效果,机洗前必须进行人工预清洗,用酶洗液去除有机物污染;还存在机器储液器和内管道自身被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