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樵夫 于 2012-7-18 21:43 编辑
在膀胱组合式照护介入前 (第一期:2005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 的措施 如 下 : 置 放 导 尿 管 前 , 以 2%chlorhexidine 消毒皮肤、不论是置入导尿管或是维持导尿管留置的护理,都遵循 CDC 的指引、虽然导尿管并非例行性的置放,但移除导尿管只根据病人的医师决定、而每年将由特定护士将有所谓并发症之情况,透过电子邮件回馈给加护病房。在膀胱组合式照护介入后 (第二期:2008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 的措施如下:为了达到零容忍的目标,而引入了“膀胱组合式照护”,内容包括了导尿管置入车、手部卫生、用 chlorhexidine 消毒皮肤和尿道口、最大无菌区、使用无菌手套、适当导尿管气球的膨胀、每天评估是否仍需导尿管留置,一旦不需要则尽速移除导尿管、在导尿管置入时,特定护士在旁监控,若有未按照 相 关 膀 胱 应 用 组 合 式 照 护 规 范 执行,则当场纠正。之后每个月将膀胱组合式照护的遵行情况,以电子邮件寄给各相关单位,并将该单位的膀胱组合式照护遵从率及导管相关泌尿道感 染 率 按 月 制 成 图 表 并 张 贴 在 该 单位。在评估导尿管是否仍需留置的部份,加护病房的护士询问值班医师,是否病人仍需留置导尿管。更训练所有医师及护士用膀胱超音波来评估,以减少单导的使用。
就两个期间的资料而言,第二期的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数量较低,若是以导尿管利用率来看,也是第二期明显较低 (也就是导尿管使用的人日数比率下降)。就算是将导尿管使用人日数的因素消除,而比较使用导尿管数每千人日数的感染率,加护病房也是由原有的 7.6 次下降到 5.0 次;下转单位则是由 15.3 次下降到 12.9 次。若是以菌种分析,这些导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有九成左右是单一菌株,其中仍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最多,超过七成以上。而菌种若是将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加在一起,则超过革兰氏阴性菌的七成以上。虽然霉菌占有不小的比例,但非白色念珠菌(non-albicans Candida) 则是要比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 来得多。
虽然执行了文献中能找到预防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所有方法,并没有让感染率降到零,但在第二期的 31个月,则有 9 个月都没有出现导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早期有文献提过使用含银材质的导尿管也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虽然导尿管的成本上,但减少感染所省下来的花费仍是值得的。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使用这种导尿管并没有减少导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而根据系统性回顾或是整合分析的文献,发现只要每天评估导尿管使用的需要性就能简单达成降低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比例。然而这个研究仍有其局限性,首先这个质量改善的研究计划并非双盲的随机实验,而是时序性的研究,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时空差异的偏见,但若综观尚未引进膀胱组合式照护前的几年所收集的资料看来,导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率并未有明显波动,可以合理推估近期导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率下降仍是因为膀胱组合式照护的推动而造成为主。第二是因为我们的评估并发症的方式是用抽检式的,所以也无法得到连续性或全面性的数据,而无法真正的全面评估膀胱组合式照护所带来的影响,但膀胱应用组合式照护在加护病房或是下转单位对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降低仍是不容置疑的。最后这个研究计划只是在单一医学中心执行,也许在其它医疗单位会因着不同的成员、病人属性或是能投入的资源而有不同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