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2-03-26 19:34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玉 江
工作是一种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很多人工作选择科研也许并不是为了钱,更多的是兴趣,而工作本身也是一种酬劳。有了工作,就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资源。如何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就是工作后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好友与佐治亚大学签订的是tenure-track的工作合同,拿的薪水是hard money(政府财政提供,不从项目经费开支),学校给他提供了20万美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希望他能够在食品和纤维传感检测方面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他可以招实验员,也可以招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但是不管招什么人,费用都要自己付,如果在7年内评不上tenure, 合同到期将不再续聘。在工作伊始,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找到合适的研究助手,为此,2007年12月底他专门回国到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作学术报告,希望吸引最优秀的生源加入他的研究团队,同时他积极发表论文、申请各种项目。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成功申请课题1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百万美元,指导硕、博士研究生7人,博士后2人,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学术会议20余次,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同行认可,在众多学术期刊任职,担任Transac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和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副主编。2011年4月他获得了佐治亚大学颁发的Gary A. Herzog Award of Excellence for Junior Research Scientist,同年8月获得了海外华人农业、生物、食品协会颁发的Early Career Award。 2012年2月他拿到了tenure, 成为佐治亚大学Associate Professor。我为有这样出色的好友而骄傲,相信他的科研之路会越走越宽。
不知道在美国是否所有的Assistant Professor都能像我好友这样有很好的条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拓展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但我知道在国内即使在中科院这样一流的研究单位几乎所有助理研究员都没有条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当然我也不例外。参加工作后我直接在导师领导下工作,感觉和当学生时差不多,但没有了毕业的压力。由于我们主要从事航空叶片与零部件表面强化与再制造应用研究,技术专有性很强,平时并不强调发文章。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附带做一些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2007年我成功申请到了辽宁省博士科研基金和金属所青年人才基金,也算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开了个好头。2008年基本一事无成,体会到了工作以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尝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好像到了人生的低谷。2009年却又峰回路转,上半年发表了2篇SCI文章,下半年更是迎来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大事,国家青年基金申请获准,孩子出生,副研究员评审通过。2010年1月导师退休,我接管课题组,成了金属所最没有资历的课题组长。由于种种原因,此时的课题组仅剩我1人,而所剩科研经费也不多,如果2年内拿不到项目,课题组将无以为继,形势非常严峻。1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而要招研究生似乎也太不可能,所里研究员有100多人,副研究员不下300人,而每年硕士生加博士生招生人数还不到200人,像我这样没有资历的很难有招生名额。于是,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主要聘用硕士和本科毕业生辅助自己进行科研工作。为了争取科研经费,维持课题组运行,我们大力开发新技术、争取新项目、培育新客户,在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同时也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我们曾冒着酷暑在南京汽轮机厂生产车间挥汗如雨工作一周,也曾顶着寒风在江阴海伦石化10米高的平台上户外工作达半月。2011年6月续签劳动合同的时候,我甚至已经做好了拿不到项目来年就离开的准备,还好下半年国家项目和企业项目陆续开花结果,获得了近200万的经费,终于使课题组摆脱了生存的危局,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最近课题组又增聘博士,研究团队初步形成,但看前方,依旧任重而道远。
说实话,我很欣赏美国的Assistant Professor制度,它在保证青年科研人员不为吃饭发愁的前提下,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谋求个人职业发展,为国家的科研创新出力,我想这也是美国科研创新能力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相比而言,国内的科研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可供青年人申请的项目也是寥寥无几,即使申请到项目也缺乏研究助手去很好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人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内相关部门和单位也推出了很多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政策,如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青年-面上连续资助基金。我正是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受益者,如果我2009年拿不到基金项目,恐怕我也很难评上副研究员,恐怕导师退休后我也没有资格接任课题组长,我们这个研究方向很可能就此在金属所消亡。虽然现在我已经是副研究员了,但是我希望通过分享我和好友两个出身最普通的青年人的成长故事来引起更多人对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助理研究员和大学讲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的关注,使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多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好政策,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为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提醒所有为科研事业奋斗的青年朋友,爱护身体,关爱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