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1|回复: 3

科技点亮生命之灯——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0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科技点亮生命之灯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解读
发布日期:2012-01-09  来源:健康报    

  1月7日,两届中华医学科技奖同时颁发。记者从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了解到,2010年度的8个一等奖和2011年度的7个一等奖分别从240项和221项参与角逐的科研成果中胜出。这些一等奖获奖项目的创新点和闪光点何在?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有关专家逐一做了点评。

  2010年度

  1.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等

  点评: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研究人员于1987年在10余项国家重大、重点课题资助下,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进行研究,率先提出“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等新概念,发现甲酰肽受体(FPR)在肿瘤发生中作用等创新点,所创建的血管生成模型和肿瘤干细胞分选方法,被法、英、美等国4个国外实验室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17个国内单位采用。

  2.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病理生理功能及调控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等

  点评:虽然皮肤免疫系统的概念早在1986年就被提出来,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等被认为组成了皮肤免疫系统,但人们对角质形成细胞的认识较少。研究人员自1989年以来,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和肿瘤性皮肤病中,检测到角质形成细胞可分化表达多种免疫相关分子,为免疫干预治疗相关皮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3.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等

  点评:研究人员历时十年,建立了多种肝损伤动物模型,全面阐述了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致病机制,发现多个与疾病进展密切关联的免疫学因子,提出了我国乙肝感染人群外周血T细胞和DC亚群的参考值范围,其免疫治疗成果惠及多家医疗机构。

  4.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池永龙等

  点评: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费用高。研究人员在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10多年来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各类脊柱疾患近千例,在国际上首先突破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禁区”。

  5.烧、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与严重脓毒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姚咏明等

  点评: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烧、创伤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是世界性医学难题,研究团队开展多中心临床前瞻性试验共11036例,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对于提高烧、创伤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

  6.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童建华等

  点评: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临床上获得巨大成功,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维甲酸、氧化砷等与白血病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开展研究,阐明了髓系细胞分化成熟的分子机制。

  7.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上海长征医院侯春林等

  点评:研究人员探索不同脊髓损伤平面造成的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方法,在临床上用以改善截瘫病人排尿功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国际上首次报导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残存的腱反射并用于临床实践,发明了人工排尿报警装置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8.卵巢癌病变进展机制与阻遏策略研究及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等

  点评:研究人员对卵巢癌腹腔局部免疫缺陷和耐药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大样本卵巢癌组织标本库,揭示了上皮性卵巢癌病变进展的特征与形成机制,并探索了阻遏其病变进展的相关策略。

  2011年度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技术及推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等

  点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不同于西方人,呈多样性。基于这一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以房角关闭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体系,在国内外首先设计了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干预技术流程和模式,并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推广,使该病的筛查效率提高了30%,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

  2.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军等

  点评:研究人员通过对乳腺增生病病例8年以上临床随访,首次提出癌变高危人群特征和随访时间,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腔镜手术关键技术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建立了乳腺癌系列腔镜手术体系,提出并实施“先腔镜清扫腋窝淋巴结后切除肿瘤”的手术原则,改变了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的程序和路径。研究成果在40多家大型医院推广。

  3.提高骨盆环肿瘤外科疗效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蔡郑东等

  点评:骨盆环肿瘤恶性程度高,常为巨大肿瘤,历来为骨科难题。该研究团队历时26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骶骨肿瘤外科分型策略,确立骶骨肿瘤完整切除和重建原则,被国内外同行广泛采用,按该策略治疗患者801例,5年生存率为80.1%(国外为25%~35%),为国际领先水平。在外科手术中,实现了由“巨创”到“微创”的转变。

  4.异种(猪)皮肤替代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柴家科等

  点评: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异体皮+自体微粒皮移植是最有效的修复方法,但异体皮来源极度匮乏。针对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创面修复材料,即选择性去细胞猪皮,临床应用取得与异体皮同样的修复效果。

    5.一种新现高致病细菌的发现及其毒力进化和防控研究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唐家琪等

  点评:本研究通过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分离到的猪链球菌的基因研究,建立了猪链球菌种、型及主要毒力因子携带情况鉴定、检测体系,在四川资阳不明病因疫病现场,数小时内将致病菌锁定,为及时制定防控策略作出贡献。


   6.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与临床研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志珺等

  点评:在过去十几年里,研究团队在16项国家级课题资助下,围绕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特征、神经影像和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机制、治疗干预开展了系列研究,为痴呆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提供了证据。

   7.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及分子特征研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良兴等

  点评:研究人员对引起危重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首次提出鉴定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并以此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婉若秋水:从部分科技奖的获奖题目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威望 +1 文点 +1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 1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获奖的感控文章正好符合了“循证感控”的理念,你、我的身边不乏缺少研究的素材,只要潜心学习和研究就会有收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7个项目中,有两个是感控的课题。从中说明感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我们细心观察、思考,在感控领域是能做出大的学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医学科技奖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在临床科研,细菌及抗生素相关研究越来越占据专家评委们的眼球,我们院感也越来越有希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