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2|回复: 8

微生物是我们(整体的一部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生物是我们(整体的一部分)
Over the pastseveral years, studies have revealed an astonishing diversity in our so-calledmicrobiome. Port-folios of resident microorganisms vary from individual toindividual—even twin to twin—and from body part to body part. Researchers wereleft scratching their heads over whether they would ever make sense of thecomposition of these communities or show how they affect human health.
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发现在我们所谓的微生组中有着惊人的多样性。定居在人体内的微生物谱在人与人之间、甚至在孪生子与孪生子之间、身体一部分与身体另一部分之间也都千差万别。这些微生物群落组成是否有意义或者显示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In 2011,researchers discerned a pattern amid the complexity. A European consortiumevaluated the gut microbial makeup of 22 Europeans using differences in abacterial gene to distinguish the species within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Theycompared these microbiomes with about a dozen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in Japanand the United States.
2011年,研究人员在这种复杂性中辨别出一种模式。一个欧洲协会通过用一种细菌基因的差异来区分个体内部和个体之间的细菌种类而评估了22例欧洲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他们把这些微生组与十几个以前在日本和美国已经确立特征的微生物组进行了比较。
Far from beingrandom, our intern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fell roughly into three enterotypes,which the researchers dubbed Bacteroides, Prevotella, and Ruminococcusafter the dominant microbe in each. The gut microbiomes from larger samples of154 Americans and 85 Danes also fit well into three groups, indicating thatthere are a limited number of well-balanced communities in the human gut. Theclassifications weren't correlated with people's age, weight, sex, ornationality. Each enterotype differed in how it processed energy and in whichvitamins it produced,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 health of the humanhost.
我们内部的微生物群落大致可以被随机分为三个肠型,研究人员根据每个主导微生物的情况而称为类杆菌属,普雷沃属,和瘤胃球菌属。由154名美国人和85丹麦人组成的较大样本的肠道微生物组也适合分成这三组,这表明在人体肠道内均衡群落的数量很有限。肠型的分类与人的年龄,体重,性别或国籍不相关。每一个肠型在如何处理能源、产生哪一种维生素、可能影响人类宿主健康的因素等方面有所不同。
More work isneeded to confirm that enterotypes are real. Meanwhile, another team found thattypes seem to correlate with diet. For example, Bacteroides thrived onhigh-meat diets; Prevotella did well with vegetarian fare. Neitherenterotype was affected by 10 days of dietary restrictions, suggesting thatthey are more influenced by long-term eating trends.
将来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确认肠型的真实性。同时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肠型似乎与饮食相关。例如,高肉类饮食使类杆菌属迅速繁殖;素食促进普雷沃属。两种肠型都不受10天饮食限制的影响,表明他们受更长期的饮食趋势的影响。
This year,researchers also made other strides in understanding how diet affects themicrobiome. They introduced 10 human gut bacteria into germ-free mice andmonito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s the mice consumed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rotein, fat, starch, and sugar. The results suggestedrules for predicting how a change in food will alter the abundance of eachspecies. The approach will help clarify the interplay between diet and microbesin nutrition and disease.
这一年中,研究人员还在了解饮食如何影响微生物组的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他们引入10种人的肠道细菌到无菌小鼠和在小鼠消耗不同比例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糖过程中监测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提示了一些可以预测食物的变化将如何改变每个菌群丰度的规则。在营养与疾病中该方法将有助于澄清饮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Several otherstudies provided more clues about the microbiome's role in disease,development, and immune function. Going even smaller, researchers continued tocharacterize the virome: all the viruses of the body. Far from being alieninvaders, our microbes are integral to who and what we are.
其他一些研究对微生物在疾病、发育和免疫功能中的作用也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研究人员将继续分辨甚至更小的病毒组的特征:身体内所有病毒。从外来入侵者,我们的微生物已经整合到我们是谁和我们是什么的整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的研究很多进展,对于感染个性化的认知提升不少。也期待在新的培训班给予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是研究者们对这种肠道细菌这么复杂的群体,其研究思路和科研设计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如果一下子让我来设计这种课题,还真是无从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是研究者们对这种肠道细菌这么复杂的群体,其研究思路和科研设计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如果一下子让我来 ...[/quote]
楼主要表达的主要是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对人体自身免疫及感染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想启发这方面的研究思路可以看看李兰娟院士的《感染微生态学》以及《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感染病杂志》等。想必会有所帮助。
另外2012年在北京有一个关于“亚太地区微生态与传染病”的国际会议召开,请多多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表达的主要是人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对人体自身免疫及感染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想启发这方面的 ...[/quote]
谢谢提醒,我来关注一下相关的专著,以后多交流,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先进检验仪器的确帮助医生较早发现了很多“看不见的病变”,然而,一旦对仪器过度依赖,有些医生就会出现将听诊器束之高阁,问诊不到三句半就埋头开检验单,甚至看病只靠仪器说话的状况“检查一下放心”是很多医生开检验单的理由。过度检查对病人的损害。
这个观点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先进检验仪器的确帮助医生较早发现了很多“看不见的病变”,然而,一旦对仪器过 ...[/quote]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黄道连建议,应该在岗位安排、人才培养、进修培训、岗位津贴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让从事形态学检验的人员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协和检验_张时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风雨同舟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cience:细菌如何对抗免疫反应?
2012-11-26 15: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一江spring水
伦敦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导致肠胃炎和伤寒的沙门氏菌打破人类细胞免疫的机制。
人类细胞抵抗感染的方法之一是吞噬较小的细菌,然后通过溶酶体释放溶酶体酶将其破坏溶解。一项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沙门氏菌能够通过消耗溶酶体酶的供应来保护自己免受这种攻击。溶酶体需要人体细胞中一个细胞工厂生成的新鲜酶来不断补充,这些酶从细胞工厂通过特殊的运输通道到达溶酶体。在溶酶体释放溶酶体酶后,运载体将会被送回细胞工厂运输新的酶。
这项研究由皇家学院医学系主任、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细胞分子学和传染病中心的David Holden教授带领,该小组发现沙门氏菌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干扰溶酶体系统中酶的补充。他们还发现,沙门氏菌被人体细胞吞噬后,在被杀死之前,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能阻止载体在细胞工厂和溶酶体之间循环利用的蛋白。
这就意味着,沙门氏菌有效地切断了能够将其杀死的酶的供应线。结果导致这些酶改道释放到细胞外,而溶酶体也失去了它的作用。然后,沙门氏菌便从防御能力减弱的溶酶体中吸取营养。Holden教授说:“这似乎是病原菌通过干扰人体细胞防御机制、并将缺陷溶酶体为己所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更详细的了解沙门氏菌释放的蛋白是如何在分子水平发挥作用的,并利用我们发现或潜在的发现开发更有效的疫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许多沙门氏菌菌株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沙门氏菌的不同菌株可以引起胃肠炎、血液感染、伤寒,这些疾病导致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生病甚至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MedSci官方微博
【复旦大学学者首次发现IgM受体或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王继扬教授课题组经3年攻关,找到被誉为机体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球蛋白IgM的受体,目前,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PNAS上,该研究对治疗人的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大意义http://t.cn/zjGwdL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