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环境卫生学监测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与日常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关系。方法:统计2005年-2007年我院卫生学监测各项目数量、阳性率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率相关系数绝对值仅为0.05,说明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例数相关性很低。结论:日常环境监测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强化重点部门消毒隔离措施和医护人员手部的消毒,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效果中图分类号
为了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与日常监测的关系,对2005年 -2007年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总结2005年-2007年各科环境卫生学监测例数(包括空气培养639例、物体表面1 190例,医务人员手1 119例,紫外线监测257例,消毒剂监测507例)。不合格例数(其中空气培养26例,物体表面36例,医务人员手55例,消毒液2例)。院内感染例数、例次、发病率。资料由院感管理专职人员 ·541·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年7月第17卷第7期 统计。 1.2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监测阳性率与医院感染例数进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卫生学监测阳性率比较 2005年-2007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2 948例,其中阳性120例,阳性率4.07%,通过对监测阳率的统计显示,医务人员的手阳性率和物体表面的阳性率比其他2项高(见表1)。
2005年-2007年卫生学监测阳性率比较年 份床位数个监测患者例空 气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物体表面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医务人员手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消 毒 剂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 2005 500 6 137 221 10 4.52 443 15 3.39 374 18 4.80 120 2 1.67 2006 500 6 906 182 7 3.85 339 9 2.65 317 16 5.04 180 1 0.56 2007 500 8 124 236 9 3.84 408 12 2.91 428 21 4.91 207 0 0.00 2.2 相关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病率与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仅为0.05,说明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率例数相关性很低(见表 2)。表2 院感发病率与医院监测阳性率比较年 份床位数个监测患者例监测情况例数(例)阳性率(%)院感发病情况例数(例)阳性率(%) 2005 500 6 137 1 158 3.89 340 5.34 2006 500 6 906 1 018 3.24 390 5.65 2007 500 8 124 1 279 3.28 401 4.96 3 讨 论我院是一个拥有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4%~7%,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每月定期对临床科室卫生学环境进行监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对卫生学环境监测阳性率与医院感染发病例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柴外线灯、消毒剂)与院感发病例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05,说明平均阳性率与院感发病例数相关性很低, 资料显示医院环境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没有直接联系。我们为控制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日常卫生学业监测,并没有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因此支持“日常环境监测是没有必要的”[1]。同时,由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尚不完善,各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都存在着经费短缺问题,如果将日常监测经费用在具休的防控感染的设施与设备的投入上, 将更有利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降低。从我院3年卫生学监测统计显示,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合格率比其他几项低,物体表面采样通常是在使用中的医院重点感染场所进行,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病原菌多样且复杂,是病原菌容易入侵和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地方,因此要加强医院的清洁、消毒工作,医院感染病例多数为接触性传染,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也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借手传播的,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2]
这篇文章让我很困惑,我们是否可以不用太过频繁的卫生学监测?改为每季度或半年或年监测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