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浙江胡

楼主10月4日新版,请继续提出你的建议!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个指引是为了规范、方便监督员去医院监督检查使用,领导要求按检查对象编写,所以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手卫生、环境消毒监测等。
检查要求的依据应该都来自卫生部的文件要求,不太可能有个人观点(有人一起参与编写,我回头再去查实下);至于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卫生部有过文件,这里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文件主要想解决的是现有的规定要求医院是否落实,用这样的方式去检查医院是否适合?至于卫生部现行文件存在的问题,没法通过这个指引来解决的,但我可以把医院的建议提交给卫生部的官员,让他们去立项解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卫生监督人员下去检查的方法很重要,否则即使有监督检查的标准,监督人员不知道怎么检查或者是使用过时的技术操作或理论来检查,也还同样是让被检查者啼笑皆非,难以认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步一步来吧;
我们要有点耐心;
每天进步一点;
世界还是会越来越精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llulu 于 2011-9-15 08:32 编辑

       拜读了整个文件后感觉很好,很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对医院来说需要做那些迎检方面工作一目了然。谢谢!
根据内容的要求来看,本人从接受检查者的感觉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问题:
          1、医院如何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医院如何对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检查方法是随机对环境、物表等检查,这种随机检查是否进行擦洗处理后才检查?如果不是,使用的是什么标准?如果是,如何称为“随机”?
          4、医院对紫外线的辐射照度监测已经够麻烦的了,还有这么多“非整数值”,还有什么单端双端的灯管,对医院来说操作有难度。又说双端20W的不得低于75,30w的不得低于107,上一行为何说双端30的不得低于70?没搞懂怎么一回事。
          5、科室自查记录如环境、物品日常消毒记录。。。,一般来说,医院对环境消毒是每天按制度做,如果擦了桌子,拖了地都要记录,实际上,这种记录太多了,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或后补的。
          6、诊室确实需要配备紫外线灯吗?本段是要求发热门诊诊室配备,其它诊室,如肠道门诊,非感染病科室门诊等没有提到需要配备。实际上,紫外线灯照射空气的效果有限,无动态效果。但是,有一次省卫监来检查,说门诊所有诊室都应配备紫外线灯,我说没有文件这样规定啊,他说,也没有文件说不装啊。我们作为医院人很困惑,希望明确指出。
           7、文档中有错字,应该是、出院处理室
           8、怎样定期对环境监测病原微生物??最好说明频次和病原菌品种,医院在这方面最需要上级明确指示。
           9、地面消毒后也要监测???
          10、
为何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数标准相比10版血透SOP有这么大的差距?
          11、在口腔科检查的章节中提到,灭菌器械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生物监测。不是要求每周吗?是口腔科器械特别对待?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楚楚 + 5 + 5 认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版主
     为何我国现在的手卫生标准有2套?一个是疾控使用的国标(国家1995版),一个是医疗机构使用的手卫生规范(卫生部09版)。换句话说,疾控是不使用(不认可)后者的。
     疾控来我院监测ICU护士卫生手,结果是6和10,他们给出的结论是“不合格”。然后我打电话去问,我说不是有新的手卫生规范,卫生手小于等于10就合格吗?他们的回答令我大开眼界,他说,那是你们医疗机构使用的标准,而不是我们疾控使用的标准。按我们疾控使用的国标,你们的结果是不合格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楚楚 + 5 同情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关系未及细读,正在浏览,见手术室监督中写到“这几个字看不懂”,“天花不设人孔”指的是洁净手术间不能设置维修人员出入的孔道。维修人孔设置位置有具体要求的,不知所疑问的是否是一回事呢?
QQ截图未命名.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督执法规程指引进行了修改,请再次关注,不能光下载不发言的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风雨同舟 + 1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载,然后慢慢品读。希望这个文件的出台能对医院的感控管理工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感谢胡教授等专家为制定此指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心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下载了,洋洋洒洒132页,要看完真不容易呀,争取节日浏览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1-10-7 15:27 编辑
zjhu 发表于 2011-10-4 15:02
监督执法规程指引进行了修改,请再次关注,不能光下载不发言的哦。


就这篇指引而言,我个人觉得对我们日常检查督导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首先是梳理出了各项工作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每项工作都有一份检查要点,这是最棒的也是最适用的,而且我也可以借用的;最后,每项工作都列出了相关处罚内容及依据,可以想见今后将会省了很多关于罚款方面的抱怨了。

其中有两处不太理解。1、8.3.4.1.1中提到炭疽和艾滋病的终末消毒应在6小时内完成,不知这条规定出自何处,我查阅了该条相关法律文件,似乎都没提到这个内容,尤其是艾滋病,虽然有提到说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消毒,但是这个时限真没找到。
2、15.6.1.5和15.12.1.2.2在提及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细菌总数和内毒素指标均不相同,且均不同于《血液透析技术规范(2010版)》,而且透析液的内毒素标准低于透析用水。难道这是新标准?

提两点建议:1、能否加一条注释:当有新标准出现时,自动引用新标准;
2、在消毒产品索证部分的检查要点中,能否再具体列举一些常见产品需要索取的具体证件,尤其是现在《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出台以后,曾今发现貌似有的省疾控监测部门也不知道这个内容。

再说点题外话,通篇浏览后深深感慨,我们院感人常常抱怨疾控、卫监部门不理解我们,但是反过来我们有没有了解过他们的工作呢?从我们自身而言,如果不从事这项工作,或者说从事这项工作但是不深入到每一个科室,依旧是不能理解这些内容的,更何况疾控卫监人员并不是总泡在医院中的。在工作中有些认识上的误差也是可以谅解的,更是可以沟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下载了,一定会认真看看,如果有什么,一定会慎重提出来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下载,一定认真学习,胡教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