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2|回复: 12

丁香园:解读国内外信息等指南(不断更新中。。。),对感控有启发?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zhangfh(星火) 于 2011-8-24 18:24 编辑

http://www.dxy.cn/bbs/topic/20865296丁香园精华帖解读国内外感冒指南,对感控有启发?
发表于 2011-8-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感控有启发,对医生的启发应该更大,对抗生素的使用更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4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8-23 18:18
http://survey.dxy.cn/statistics_user.php?sid=26112抗生素耐药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

谢谢老师提供此链接!这个调查结果还是挺给人信心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看来大多数医生还是能够意识到。在这时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是一个好的机会,可自从今年的新规范出台后,对于感控来说,有些进退维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8-24 10:02
谢谢老师提供此链接!这个调查结果还是挺给人信心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看来大多数医生还是能够意识到。 ...

美国每年受感染的人数达数百万,即十年内翻了一番;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可引起CDI的艰难梭菌出现了一种毒性很强的新菌株。本研究发表于8月21日《Nature Medicine》网络版,研究者眼下正着手启动以本发现作为新的CDI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验。研究小组包括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塔夫斯大学与联邦医学院的成员。

CDI是细菌感染的一种,可导致腹泻、结肠炎等肠症状,在最严重的情形下甚至可导致死亡。而且,CDI正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尤其影响因其它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老年病人。目前应用两种强效抗生素中的一种来对抗CDI,但多达20%的病人在数周内即可复发,重新出现多种症状。

http://news.dxy.cn/bbs/topic/209090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8-24 18:21
美国每年受感染的人数达数百万,即十年内翻了一番;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可引起CDI的艰难梭菌出现了一种毒性很 ...

“CDI正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不可否认目前在许多医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我们的监测数据中,感染率也不是前几位,但实际发病率并不止于此,但真实的数据到底是多少,也无据可查。我在对妇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出院后发生该感染的有一定比例,但只是根据症状、时间、用药史进行的推测,没有办法做相应的确认,感觉在这方面有些无能为力。

点评

国内检测手段少,经验诊断?  发表于 2011-8-25 14: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8-25 11:41
“CDI正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不可否认目前在许多医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我们的监测数据中,感染 ...

微薄:“肠源性感染”理论: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肠道是一个没有引流也无法引流的大脓腔,是导致内源性感染和MODS的重要原因。肝脏Kupffer细胞在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http://ww4.sinaimg.cn/bmiddle/86b6aa51jw1dkhx2qd4u8j.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2011-8-25 18:07 编辑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8-25 11:41
“CDI正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不可否认目前在许多医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我们的监测数据中,感染 ...


对CDI国内大多数医院没有检测的手段。从2005年起,CDI在医院感染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蓝鱼斑斑一篇Global Epidemiology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2010的转贴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https://bbs.sific.com.cn/thread-5607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8-25 17:54
微薄:“肠源性感染”理论: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肠道是一个没有引流也无法引流的大脓腔,是导致内源性感染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这个“肠源性感染”理论吻合?

点评

肠道是细菌库,重症患者的内源性感染源。  发表于 2011-8-26 0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1-8-26 08:1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这个“肠源性感染”理论吻合?

http://www.biomart.cn/news/10/53543.htm
科学的探索从满迷惑,看饶毅的新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fh(星火) 发表于 2011-8-31 10:16
http://www.biomart.cn/news/10/53543.htm
科学的探索从满迷惑,看饶毅的新文章。

屠呦呦,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预言性地公开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医科学家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网友感叹,“饶毅老师眼光确实与众不同。”

  饶毅在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很大,事实上,她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更厉害。”

  诺奖“风向标”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美国期刊杂志《细胞》昨天发表的标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年龄或成唯一缺点

  此前,这位似乎已经被人们忘却的老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因饶毅的一篇博文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中提到,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他们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曾有丰富海外经历的饶毅在昨天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拉斯克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还要厉害。”

  饶毅说,“事实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非常大,只是现在年龄太大了。”

  记者昨天联系了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人员表示已经知道了她获奖的消息,但她本人正在国外无法接受采访,而对于获得此奖的评价,“最好由她本人来说”。

  发现权仍存争论

  根据饶毅的介绍,青蒿素发现于大型研究抗疟疾药物的“523任务”中,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与其他几位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任务”。

  饶毅说,根据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也存在很多争论,到底谁才是代表人物?但无异议的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

  晨报记者 韩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五大思维缺陷

童大焕—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中国人赶时髦喊口号很起劲,连什么是智慧都还没搞清,很多城市已经喊出建设“智慧城市”口号了。智慧(Wisdom)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不只是情感和愿望,更是指对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显然,智慧是一个现代人应对高速变化的社会的基本智力和能力,把城市的信息化网络化定义为“智慧城市”,除了商家的哗众取宠,也暴露出城市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与对“智慧”的无知,或者说,把“智慧”的地位看得太低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落后首先表现为精英的落后,精英的落后又首先表现为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落后。具体而言,中国人有五大思维缺陷:一是不读书不学习,爱耍小聪明而缺大智慧。二是严重缺乏逻辑和数学思辨能力。三是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常使他们利令智昏。四是难以割舍的“救世主”情结使他们不断走向被奴役和自我奴役之路。五是只问目的不问手段使这个社会自由、公正、高效率的规则很难真正建立起来,陷于内耗和动荡而不能自拔。其中最要害在于逻辑和数学思辨能力的匮乏。
中国人爱耍小聪明而不注重大智慧。2010年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25本。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以色列、丹麦、瑞典等国甚至高达四五十本。中国是个酒肉之国而非阅读之国,甚至有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因酒肉过多而“为革命伤身体”。人的差别在业余时间,尤其是晚上8:00到10:00。但中国人信奉“关系就是生产力”,多数业余时间耗在吃喝、打麻将等应酬上,那是为了结交关系。向复杂的人际关系借力,而不是向知识、智力、规则、规律和时代发展潮流借力,属于耍小聪明而缺大智慧。
中国人普遍缺乏逻辑和数学思辨能力。缺乏逻辑和数学思辨能力的民族,就是遍地博士也改变不了低智商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这个国家七成国民是文盲,但其位于世界尖端的IT产业和生物制药业却十分了得。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当中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地努力招商引资做世界工厂的时候,印度却在那儿悄无声息地为世界“生产”一流的智慧和大脑!印度的秘密在于,教育首重逻辑,从小到大,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完整的思考能力及逻辑方法。在印度,不论是哪一类型的课程,考试的方式一律都是申论题。非对即错、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对于印度学生来说可能是不可思议、极度陌生的。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谈美式教育时也认为,思辨能力的训练才是美式教育的灵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早在一百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就认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开始!
一个人失去逻辑思辨能力,一个人就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逻辑思辨能力,这整个国家和民族就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
三是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经常使得他们利令智昏。中国人多爱贪占小便宜,尤其是占公家便宜时脸不变色心不跳,开着宝马奥迪住经济适用房毫无愧色。四是难以割舍的“救世主”情结使他们不断走向被奴役和自我奴役之路。贪占便宜心理和“救世主”情结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因此可以结合在一起来说。房价高,他们就一再呼吁政府提高越来越多的保障房,然后挖空心思申请或者骗购到一套远低于市场价的保障房。他们总希望有一个全知全能至善至德的神替自己安排好一切。这叫利令智昏。他们不去想另外的问题,政府是不创造财富的,只分配财富,政府掌握的分配权力越大,腐败可能也越烈:同时政府分配还要大量行政成本,这一切都要摊在纳税人身上。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在这里点了点小便宜,一定在那里被政府收了更多的税。
中国人似乎都是贱骨头,受虐狂。物价高,呼吁政府加强监管;食品安全,呼吁政府加强监管;环境污染,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总之不管遇到什么麻烦,都是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把政府当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善的神。其实多数时候,政府是麻烦的制造者而不是麻烦和问题的解决者。现代政治学理论认为,政治是必要的恶而不是必然的善。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的一个数据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实证:从1999-2003年最高检察院与最高法院报告推算,中国民众犯罪率为1/400;国家机关人员犯罪率为1/200;司法机关人员犯罪率为1.5/100。此数据量化了中国的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所以,一个海晏河清的社会,首先是要全社会盯紧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不是让政府拥有无限权力,让权力来处处钳制市场和民众。
社会遇到危机,个人遇到麻烦,老百姓首先就会想求救政府。这种思维定势只会加剧权力的扩张,只会使市场和个人的自由越来越小,如哈耶克说的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如鲁迅说的是中国人只有“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中国还有一句普遍到近乎口头禅的话,每当遇到什么问题,总把责任推给“国家太大,人口太多,管不过来。”典型的受虐狂特征。试想,既然管不过来,那么把国家整成邦联制如何?再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不论人口多少,官员都只能是少少数,所谓管,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一个人一辈子都有无数种活动,都需要官员来“管”,哪里的官员管得过来?还别说官员并不是道德高尚的天使,反而是所有人都是“一有权就变坏”的魔鬼!
中国人第五大思维缺陷,是价值观混乱,有奶便是娘;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比如对于“打工皇帝”唐骏假学历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英雄不问出处”,唐骏已经够成功了,成功到可以不必理会此类质疑。说到底还是胜王败寇。对张悟本伪造履历,人们戳破脊梁骨;对“够成功的唐骏”,许多人又是另一重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