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33
- 最近打卡:2025-04-28 09:01:40
|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301-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的报告。
2 缩略语
抗-HEV:戊型病毒性肝炎HgG抗体
抗-HEV IgM:戊型病毒性肝炎IgG抗体
抗-HEV IgG:戊型病毒性肝炎IgG抗体
CMV IgM:巨细胞病毒IgG抗体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5d-75d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接触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
3.2 临床表现
3.2.1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
3.2.2 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3.2.3 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燥不安,定向力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
3.3 实验室检测
3.3.1 血清学检测 抗-HEV IgG和(或)-HEV IgM阳性。检测方法见附录A。
3.3.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3.3.3 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10mg/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3.4 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降低至40%以下。
3.3.5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
4 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因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肝炎极其想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5.1.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3.1和3.2.1和3.3.2和3.3.5。
5.1.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5.1.1和3.2.2和3.3.3。
5.1.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5.1.2和起病14d内出现3.2.3和3.3.4。
5.1.4 戊型病毒性肝炎,恶急性肝衰竭:符合5.1.2和起病后14d以上至6个月出现3.2.3和3.3.4。
5.2 确定诊断
5.2.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符合5.1.1和3.3.1。
5.2.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符合5.1.2和3.3.1。
5.2.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5.1.3和3.3.1。
5.2.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5.1.4和3.3.1。
6 鉴别诊断
6.1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
6.2 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
6.3 EB病毒性肝炎
血清中均可检出EB病毒IgM抗体,而抗-HEV阴性。
6.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其特征为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IgN抗体,而抗-HEV。
6.5 中毒性肝炎
往往急性起病,有明确的化学、感染等中毒因素的存在。
6.6 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往往在服用药物后发生、停药后疾病缓解,抗-HEV阴性。
6.7 酒精性肝病
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发生。抗-HEV阴性。
6.8 妊娠急性脂肪肝
常常发生于围产期,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抗-HEV阴性。
6.9 肝外胆道梗阻、胆石症
B超检查有腮颊于鉴别诊断,抗-HEV阴性。
6.10 钩端螺旋体病
以寒颤、发热、乏力伴有淋巴结肿大,腓肠肌痛为特点,显凝试验阳性,抗-HEV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