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 于 2011-4-28 21:42 编辑
回复 5# 依依
下载后我把它贴出来了: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注:此内容只需读懂并按要求去做,不用背熟。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认真掌握,工作中随时都能用到。
一、标准预防的含义? (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二、隔离的分类及标识颜色 隔离分为: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接触隔离用蓝色标识、飞沫隔离用粉色标识、空气隔离用黄色标识。 三、什么是多重耐药、泛耐药? 多重耐药:对三类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 泛耐药:对五类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 四、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英文名称 多重耐药菌——MDRO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五、我院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祥见“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20网站有全文)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或采取床旁隔离措施。(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 (4)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6)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7)发现耐多重药菌感染患者,由医生开具“接触隔离”医嘱,护士执行。隔离病室(床)的隔离标识。用直径为1.8cm的蓝色圆形贴在床尾牌的右上角。当患者治愈后,由医生下医嘱停止接触隔离,护士执行。 (8)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保持病室清洁,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家具、门把手、栏杆等),每天清洁,擦拭消毒。 六、围手术期用药方法 术前30—60分钟给与一次足量的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超过抗菌药物半衰的,术中给与一次足量的抗菌药物;术后48小时内再给与一次足量的抗菌药物。 七、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国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AP: 1.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度; 2.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做口腔护理或嘱用口泰漱口,每日2-6小时一次; 3.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4.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每天应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5.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 (1)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SOP》 (2)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3)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水,每24h更换一次 (4)每日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6.人工气道吸痰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8.鼓励术后病人(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翻身和拍背; 9.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八、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措施 1.保持导尿管通畅。如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2.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2周一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3.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4.
集尿袋需放置在低于病人耻骨联合的位置,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5.不要轻易打开密闭的导尿系统,如需打开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从集尿袋中留置尿标本,但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6.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7.如果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8.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9.当病人有尿路感染征兆时,应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就先更换导尿管。 九、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措施 (一)、置管时 1. 深静脉置管时应最大限度地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巾,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有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 2.权衡利弊后选择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宜选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 应用无菌透明贴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宜选无菌纱布。 2.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有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 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污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手中。 6.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 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应尽早拔除导管。 (三)、询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 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进行细菌培养。 2. 穿刺前和留置血管内导管过程中,不要常规全身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一般不要在穿刺点局部涂抹具有抗菌作用的药膏来预防感染。 3. 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4. 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5. 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十、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传染病:2种,需2小时之内上报,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需24小时之内上报 SARS、禽流感、(肺)炭疽
甲型流感、麻疹、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 病毒性肝炎(包括大三阳、小三阳、隐源性肝炎)、肺结核(包括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流脑、乙脑、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麻疹、百日咳、白喉、细菌性痢疾、狂犬病、其中SARS、禽流感、肺炭疽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应2小时之内上报。 丙类传染病:11种,需24小时之内上报。北方地区常见的有: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 尖锐湿疣、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虽然不是传染病但也要及时上报。 十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包括临床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二、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日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合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十三、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十四、医院感染报告的要求有哪些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院感科。 2、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院感科,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十五、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十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定义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十七、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洗手及手消毒 l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l
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l
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l
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l
处理污染物品后; l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l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l
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 l
接触伤口前后; l
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l
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十八、医疗废物的分类 l
—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l
—病理性废物: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l
—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l
—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l
—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塑料袋中,生活废物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切勿混装。
十九、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l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l
2、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l
3、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应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同时,快速压力蒸汽灭菌仅在应急情况下使用,不应作为常规手术器械的灭菌方式。
4、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应当使用无菌水。 l
6、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认真做好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二十、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l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等。 l
2、因病施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l
3、发生医院感染,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及时填表报告;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并协调调查。 l
4、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培训。 l
5、应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操作,预防锐器伤。 l
6、如不慎被刺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创面,再对创面用0.5%的碘伏消毒;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十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l
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l
当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管床医生应马上向医院感染小组成员报告,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l
督促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上报。 l
检查本科消毒隔离及预防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l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本病区的环境及医疗用品等进行监测(包括空气、器械及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以及各种化学消毒液)。 l
定期组织本科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
二十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管理 l
有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制度 l
查看病人以下情况:术日或术前备皮备皮应使用脱毛或剪毛方式,术中采取加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询问护士备皮时间及方式,回答不准确扣0.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