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45
- 最近打卡:2024-11-10 17:11:1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9-2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何仍披华丽外衣宣传
针对方舟子的质疑,刘维宁仅仅在微博回应了两次。而新近的一则微博,谈的却是爱因斯坦的一则趣事:爱因斯坦见德国大使,其夫人建议丈夫穿上最好的衣服见客人。而爱因斯坦则说“如果大使来见我,我人在这。如果他来看我衣服,你可以打开衣橱,让他尽量看”。
虽然是毫不相关的故事,方舟子却认为,既然刘维宁以爱因斯坦为榜样,为何还给自己披了华丽的外衣宣传?此外,就目前的打假战况,方舟子总结道,刘维宁的不继续回应,说明他自己说不清楚。他的第二次回应,比第一次还糟糕。
海归们过度包装自己
归国人员过分包装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现象。方舟子表示,发生这样的社会现象,与中国的大环境有关。他说:“在国外,你不能轻易拔高自己,因为这么做很难在学术界继续立足。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形很普遍。所以,海归们归国也开始吹捧自己。”方舟子分析,由于国内国外信息不对称,国内的人不了解国外情况,因此海归的吹嘘很难被揭穿,故而间接助长了这种风气。记者刘玮宁报道
大学同学眼里:
刘维宁15岁读武大天分高但不很用功
“加拿大航天局首席科学家”刘维宁最近和“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的争执被广泛关注。刘维宁在海外工作,但大学本科及以前一直在国内读书。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他以前是个怎样的学生?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专访了他当年在武汉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说,刘维宁天分很高,成绩很好,但学习并不用功。
19岁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刘维宁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82年离开武大去美国俄勒冈大学求学。现任武大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的田茂,就是刘维宁本科时的同班同学,且分在同一个宿舍住了四年。
1978年刚恢复高考不久,大学新生不像现在这样都是同龄人,年龄差距较大。“我们班最小的15岁,最大的30多岁,差了一倍!”田茂说,刘维宁当年入学时离16岁还有两个月。
方舟子曾经在微博上引用武大原校长刘道玉概括儿子刘维宁的话,说“如果他真努力,一定可以拿诺贝尔奖。只凭天才,永远不能登峰造极。刘维宁是个例子。”
“刘维宁确实天分很高,他跳过两次级,所以年龄小。他平时并不很用功,上自习不勤快,但是他的成绩一直很不错。”田茂这样说,当时他们虽然分在同一个宿舍,但刘维宁很少住在宿舍,他的父亲刘道玉当时是武大副校长,所以他的家就在学校内,他回家吃住多一些。
田茂说,刘维宁的专业学习“一般”,不过他后来坚持这个方向走下去,走得很远。“大四的时候,距离毕业还有几个月,他就通过了李政道在全国主办的中美物理研究生联合招生考试,跳过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年他才19岁。他去了美国俄勒冈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