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多耐与微生物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内毒素相关资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987
|
回复:
6
[资料]
内毒素相关资料
荐
火
[复制链接]
茶韵幽香
茶韵幽香
当前离线
积分
6058
发表于 2010-7-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0-7-2 12:57 编辑
为什么正常人体内毒素含量范围为0-0.1EU/ml
一般我国人群平均体重按60kg计算,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最大耐受量为300EU/h;另我国人体的平均体表面积按1.55m2计算,人体每平方米的最大耐受剂量为(300EU/h)/ 1.55m2 =(193EU/h)/ m2 。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取正常人体重60kg,最大耐受量为300EU/h,每公斤体重血量60ML计算得出正常人体内毒素最大耐受量为(300EU/h)/ 60kg/ 60ml=0. 1EU/ml/ kg /h
数据来源:中国输血协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审评四部 王彦厚
检测出内毒素的单位用EU表示
目前国际公认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关于细菌内毒素的量值在80年代几乎都是以重量单位来表示它很不科学,相同重量的内毒素,由于菌株来源不同,提取方法各异而且所加附形剂不同,因此其生物活性相差很大。
目前,世界各国药典所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均是以效价单位来表示。由于各国所用菌种来源不同,加入的赋形剂不同,其效价也不尽相同,如美国药典内毒素参考标准品(EC-6)的效价为10000EU/瓶,JP为16000EU/瓶,BP=WHO为14000EU/瓶,而中国药典内毒素参考标准品(Lot;981)的效价为9000EU/Amp。因此,建立统一的细菌标准品是目前各国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因此EU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细菌内毒素量值,用EU表示的内毒素相关论文也被世界各国所承认,而以前其他重量单位如ng,pg等已逐步被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韵幽香
茶韵幽香
当前离线
积分
6058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韵幽香 于 2010-7-2 10:37 编辑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 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
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
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
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2)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3)内毒素血症的后果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经C3旁路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⑤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代谢的改变;⑥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
(4)各类疾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急性肝炎37-64%;爆发性肝炎58-100%;丙肝61.54%;胆石症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85%;烧伤85%;败血症70%;多器官功能衰竭100%;急性胰腺炎90%;皮肤软组织感染70-81.1%;腹腔感染72-84%;尿路感染70-80%(肾炎)、癌症70%;肺炎100%;上感100%。
(5)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原则多主张:①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②改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scmclihaiyun
scmclihaiyun
当前离线
积分
481
发表于 2010-7-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资料,已下载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粒子
小粒子
当前离线
积分
1303
发表于 2010-7-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资料,让我对“内毒素”有了进一步了解。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拙凌
拙凌
当前离线
积分
7513
发表于 2010-7-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茶韵幽香
能再具体介绍一下内毒素本身的内容吗?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韵幽香
茶韵幽香
当前离线
积分
6058
楼主
|
发表于 2010-7-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韵幽香 于 2010-7-3 15:08 编辑
回复
5#
拙凌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法应用与发展
近10年,人们对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发现了许多疾病与内毒素的关系。由于很小剂量的内毒素即能引起极广泛的生物作用及病理作用,因而加强内毒素的检测研究便成为临床、公卫及药检等领域的重要课题。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鲎试验法,它是1964年由美国学者Levih和Bang发现,并在1968年正式建立的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分析方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不仅在药学,而且在微生物学及临床检验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197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承认鲎制剂是一种生物制剂。1980年,美国药典首先收载此法,其后英、德、意、日等国相继收载了这一检查方法。1983年我国卫生部授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全国范围的大输液及放射性药品鲎试验检查方法。1995年,中国药典收载了修订后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并取消了原热原检查。2003年,对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开始在我国临床全面开展应用。
鲎试验法可广泛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可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及脑脊液进行直接检查,有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内毒素疾病,以迅速采取果断的治疗。在公共卫生方面,鲎试验法可对水源、食物、饮料等进行内毒素测定,以便将其控制在规定水平以下,预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用此法检测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开展较早,如美国收载检测品种已上升为600多个。而且,国外用此法检测医疗用具中内毒素污染含量的研究进行的比较深入。
据有关资料,正常人血中内毒素浓度为:<0.1EU/ml,超过此值即可诊断为内毒素血症。
许多研究表明,内毒素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内毒素血症多随病情恶化而加重,随病情缓解而减轻。因此,内毒素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病情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也可用于临床治疗及判定疗效或筛选恰当药物的指标之一。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韵幽香
茶韵幽香
当前离线
积分
6058
楼主
|
发表于 2010-7-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要组成成分是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LPS)组成,内毒素是指LPS,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其中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只有当菌体自溶(如裂解)或用人工方法(如抗生素)使细胞裂解后才可释放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拙凌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