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57
- 最近打卡:2025-04-15 21:56:58
|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原创】“继续教育学分”的黑色幽默
发表日期:2010-05-25 本页面已被访问:22次
今天有一医药公司代表来我办公室,对我说:王主任,你不抽烟,不喝酒。这个东西应该有用吧,说着拿出一张“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咦,什么时候学分证也成为套近乎的道具了?我很诧异。说实话,我每年的学分都会超过25分,所以对学分的获得并不在意。
学分制的初衷是什么?因为医学是须终生学习的应用科学。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卫生部、人事部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文件印发)第二十二条规定:“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医务人员每年必须获得25个继续教育学分才能注册、聘用和晋升。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按说学分制的政策设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这些原本需要发表论文、听讲座才能获得的学分,却能从不同渠道获取。我的大脑突然闪出“黑色幽默”这个词,什么是黑色幽默?词典解释——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
“继续教育学分”成为黑色幽默的现象大概有:
1、由于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资源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分布不均。医院领导、高年资的或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科室主任等机会相对较多,有的甚至多到用不完;而小医院的或年轻的医务人员,则很难获取。如是就有了转赠学分,同事之间的转赠;药商的转送;淘宝网上的转卖等。而这种方式获得的学分证能说明什么呢?
2、为了攒够学分,医务人员不得不参加一些无聊的会议(现在这种会议多如牛毛,学会发文、药商赞助、会后发证),如果是纯粹为了攒学分的人参加会议,他们会真正学到东西吗?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再搭上交通费、报名费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另一种现象是现在的专业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老牌专业杂志也由季刊改月刊,月刊改半月刊,半月刊改旬刊,且在不断扩版加页。虽然发表的版面费逐年提高的情况下,也档不住专业杂志的收稿率。甚至还滋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论文买卖。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的广泛需求,无疑是这些专业期刊“繁荣兴旺”的背后推手。
这种黑色幽默该如何终止呢?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