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560|回复: 7

[转帖] 人民日报:好医生的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0-04-29   来源:人民日报 
 
    一位把病人当成机器的医生,即便有妙手回春之力,谁又能说他是好医生呢

  最近,一个关于武汉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上万名妈妈根据带宝宝看病的经历和体验,列出了武汉各大医院儿科的“好医生”和“坏医生”,吸引了数十万网民阅读。如今,这个帖子成为很多妈妈的“看病指南”。

  那么,一个民间版的医生“红黑榜”,为什么如此受追捧?说到底,是因为真实可信。与很多官方评选的先进榜相比,这个“榜”不教条、不粉饰、不冷漠,都是用真人真事说话,因而更有亲和力和可信度。

  也有人认为,这个“榜”都是凭个人主观印象给医生打分,缺乏专业视角,很可能有偏颇之处。应该承认,一个由网民口碑形成的“红黑榜”,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是错误。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过去,医生的技术和品行主要靠病人口口相传,传播范围有限;如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个病人都是“公民记者”,医生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博客、帖子的题材。因此,一个医生要想获得公众好评,唯一的办法就是善待病人。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所以,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好医生的标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病家谋幸福”。因为,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病人,就不会有医生。

  作家陈祖芬曾写过一篇题为《当看病成为温暖享受》的文章,记录了她在美国哈佛医院看病的感受。由于医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至于她竟然不愿离开医院,甚至觉得“对医院欠下人情债”。相比之下,中国人到医院看病,谁曾有过这样的美妙感受呢?在很多时候,冷漠与傲慢,成为医生的流行表情。诊室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病人恭敬地递上片子,医生接过片子,眼睛根本不看病人,边看片子边问:“怎么了?”于是,病人诚惶诚恐地叙述病情,而医生则低头开单,似听非听,最后来一句:“先去化验吧。”直到病人离开,医生都没有看一眼病人。一个把病人当成机器的医生,即便有妙手回春之力,谁又能说他是好医生呢?

  其实,老百姓求医看病,除了希望解除生理上的疾痛,更希望得到医生的情感关怀。哪怕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就足以令人感动。对于病人来说,医生虽不可能治愈所有疾病,但至少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不乱开药、不乱检查、不胡折腾。然而,就连这样简单的要求,在很多时候竟也成了奢望,这确实是医学的悲哀。事实上,医术固然重要,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患者很难对医术作出判断。这正如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所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因此,作为病人,往往更看重医生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虽然无形,却隐藏在医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没有它,医生就成了修理匠,手术刀就成了屠宰刀。

  一张“红黑榜”,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老百姓对好医生的期盼。也许,好医生的标准有千万条,但归根到底就是一条??善待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要一分为二,有的医生态度好,可医技不怎么样,在老百性眼中就成了好医生,而有态度一般,可技术一流的人材不一定被老百性认可,那就成了坏医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提昌态度好+技术好,那才是真真的好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好医师首要的标准是高尚的医德,如果有医德,把病人当做“熟人”,那么,你就会主动去提高自己的医术,而如果没有好的医德,可能你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只想着开那种检查得到的提成多,可能想着我快下班了,随便开点药,也许因为你的随便不在意,就会造成漏诊、误诊,可能就会给病人造成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医术高了又怎样?
我们医院聘请了一位内科专家,结果,该专家只会给病人开各种检查,严重贫血的小孩要求检查血流变,连检验科的人都看不过眼,我们医院的职工几乎没有人找他看病,我想说的是:既然医术高,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去找他呢?因为,再看他那里,你得不到最精心细致的诊察,你的疾病不能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病人太多,所以得到的人为关怀少,而且与我们的医学教育有很大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要改革体制,另一方面更要提高医德医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所以,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好医生的标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病家谋幸福”。因为,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病人,就不会有医生。

强调医学人文的价值,在给病人看病的同时时刻记着是给"人"看病,而不是仅仅看"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中间确实有将个人收入放在第一位的,这样的人就像一锅粥里的一粒老鼠屎,一小粒坏了一锅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