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885|回复: 10

[转帖] 茅于轼博客——追求零死亡率不切实际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4月1日《新京报》发表读者来信《“死亡指标”为何不能是零》,认为死亡率就应该是零,怎么能够允许死人,还让定出死亡率的指标。
        这样的希望是好的,但事实上做不到,在追求零死亡率中会付出极高的代价,更有害的是助长了社会上不切实际的、违反科学的要求。
        煤矿事故、交通事故、工业伤亡、医疗事故、飞机失事等等都会死人。这些事故的死亡率是相当稳定的。比如交通事故看起来完全是偶然的。但是全国一年因交通事故而死的人数却相当稳定。现在大约是每年七万人上下。这个数字逐年在下降。煤矿死人也是这样。按每百万吨产量的死亡率计算,我国从1980年的8.2人降到1990年的6.8人,2000年的4.5人,2008年的1.2人。降低得非常快。不过跟发达国家比还差得远,连印度都比我们强。少死人是可以的,但是要付出代价,或者要花钱。如果我们不计代价,可以将某项死亡率降得很低。但是得牺牲别的目标。比如拿交通事故来说,降低速度可以减少事故死人。但是我们往往觉得开车还不够快,宁可冒险开快车。这说明安全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
        所以各行各业规定一个死亡率降低幅度作为目标是很合理的。
http://maoyushi88.blog.163.com/blog/static/48278451201032111551382/

“死亡指标”为何不能是零
今年厦门建筑施工安全的控制目标是:全市建筑施工死亡总人数控制在九人以内;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工程质量事故等。   又见“死亡指标”!“死亡总人数控制在九人以内”,轻飘飘的一句话,对当事官员来说,也就是个数字:死亡8人就是“圆满完成任务”;倘若死亡7人或更少,安全工作就相当不错,甚至可
以获奖……然而,对一线工人来说,这却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天大的灾祸。   哪怕数字为“1”,那也是一条鲜活生命的殒逝,一家人阴阳两隔的哀恸……看不到悲痛欲绝的场景,听不到撕心裂肺的嚎啕,绝对认识不到“死亡指标”的残酷。
  其实,“零死亡”并非没有不可能。就拿最危险的采矿业来说,英国就做到了死亡率连续多年都是“零”。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

http://www.gmw.cn/01wzb/2010-04/06/content_1086315.htm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手足口病等“不能有死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8 收起 理由
沧海一粟 + 8 很好的讨论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连天卫生局组织召开手足口病防控会议,局领导再三强调,手足口病不能出现死亡,简直是无语,高度重视是应该的,不出现手足口病死亡,太不客观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政领导要的是政绩,不管这一数字是如何出来的,只要能满足要求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传染病改名算了,改成什么?呵呵,大家都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煤炭等行业的死亡率和我们说的传染病的零死亡率都标志着领导的乌纱,所以才是领带追求的目标。对于生命本身他们是不会看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gjs661

个人认为,如果是通过加强管理,加强责任心等,一些不必要事故造成的死亡应该是“0”,但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灾、不能为人类能治愈的疾病,你怎么能做到“零死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凡事都应该遵循辩证法的原则。人说话、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极左或极右,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手足口不让死人?疾病的发展和控制,是一种科学现象和干预过程,并不完全随人的意志所能改变,这世界因为我们不了解的太多,所以,我们才会努力付出,社会才会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行各业规定一个死亡率降低幅度作为目标是很合理的。如果给你的死亡指标是2个,现死亡1个,想想还不要紧,还留着1个名额呢,势必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不会切实引起高度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昊love无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不让手足口病死人,那就不死,死了就算“肺炎”死亡吧!这样的政策逼得人弄虚作假,悲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jin 于 2010-4-22 16:23 编辑

对事发事件的预见性,之前加强管理,实施预防措施,事前的预防比事故出现后再处理,增加了社会效益,减少了损失,而且弹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经济的滞后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待“零死亡”,需要科学态度,科学管理,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