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24
- 最近打卡:2025-04-27 07:43:31
|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好新形势下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常 宏
(山东省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00)
在新形势下,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以及老年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的存在等因素,使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的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应更好地选择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分级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2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目前,我国的医院感染专业队伍,绝大部分是临床医、护、技转行而来,多数在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前,对医院感染知识知之甚少。为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且行之有效,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到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参加各种类型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会议,从而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 医院感染的监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
美国NNIS系统中成人及儿童ICU监测单元,主要侧重不同ICU的介入装置相关性感染,如尿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气管插管性肺炎;新生儿高危护理监测单元则包括不同体重组的介入装置相关性感染。我国医院感染的重点发病科室为内科、外科和儿科,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上呼吸道(27%)、下呼吸道(25%)。其中以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达10.5%。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抓重点,对这些医院感染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 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测
减少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加强环境卫生控制以及细菌耐药性发展趋势的监测是控制耐药菌播散的3个主要环节。通过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限制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特别是缺乏明确指征的治疗和预防性应用,优化抗生素应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定期分析每天、每月、每季度医院的抗生素用量,将抗生素应用与微生物耐药性变迁相结合,分析研究微生物耐药性的变化规律,反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已成为感染控制中的热门课题。
5 医学新方法、新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旨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新型医疗仪器设备正在不断涌现,如新型的易于清洗消毒的一体化内镜,为床旁气管切开及野战应用的移动组合式空气幕、抑菌留置导管、新型抗菌医用品“三防一透”防护
服等;新型杀菌技术,既环保又具高效的新型消毒剂,如邻苯二醛等。目前,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监控,主要包括质粒图谱、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核酸分型、基因探针杂交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以及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等技术可在基因水平上更为准确地鉴别菌株间的差异,以确定暴发流行明确追踪传染源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6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中的应用
传统的医院感染监测主要依靠巡视病房,回顾性研究微生物检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数据则主要来自手书数据清单或人工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国内各个大医院开始投入正式运行。HIS的成功实施与运行,为医院感染监测专业软件利用计算机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提高了医院感染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局域网将分布于不同科室的计算机联网,再以互联网链接各级医院局域网,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于医院感染监测,最终建立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的必然发展趋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16卷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