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9|回复: 13

WHO-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构建安全未来(中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WHO-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构建安全未来(中文)

自世卫组织在1951年发布旨在预防疾病国际传播的自世卫组织在1951年发布旨在预防疾病国际传播的第一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疾病情况相对稳定。人们的关注集中于仅六种“检疫”疾病:霍乱、鼠疫、回归热、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新的疾病很少,而且特效药已彻底改变了对许多有充分了解的感染的治疗。人们乘船进行国际旅行,新闻通过电报传播。

自那时以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疾病情况绝不再是稳定的。人口增长、侵入以前无人居住的地区、迅速的城市化、密集性农业措施、环境恶化和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微生物世界的平衡。新疾病出现的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每年一种。航空公司运输的乘客现在每年超过20亿人,大大增加了传染因子及其传病媒介在国际上迅速传播的机会。随着对健康和环境潜在危害认识的提高,对化学品的依赖性更大。工业化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及全球化的市场营销和批发意味着仅一种被污染的成分就可导致从几十个国家召回成吨的食品。一个特别不祥的趋势是主流抗生素失效的速度比替代药物的研制速度更快。在以高度流动性、经济相互依赖和通过电子手段相互连接为特征的世界中,这些威胁已成为一种大得多的危险。国家边境的传统防御工事不能防范疾病或传病媒介的侵入。实时新闻使恐慌情绪能同样容易地传播。对健康的打击在远远超出疫区的地域内对经济和商业连续性造成打击。脆弱性是普遍存在的。

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致力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 即减少人群对严重健康威胁的脆弱性。在今年4月庆祝世界卫生日时,发起了世卫组织关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卫生专业人员、政治家和商业界就如何使世界防范大流行性流感、冲突和自然灾害对健康的后果以及生物恐怖主义等威胁开展了对话。在集体防御新工具的前提下,其中尤其包括经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除其它外处理了这些问题。《条例》是一份国际法律文书,目的是要针对疾病国际传播达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性。《条例》还力图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影响。《国际卫生条例(2005)》使集体防御的重点从少数“检疫”疾病扩大到包含在卫生方面可造成国际反响的任何突发事件,包括新出现和有流行趋势的疾病暴发,食源性疾病暴发、自然灾害以及化学和核放射事件(无论是意外或有意造成的)。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不再把重点放在边界、机场和海港被动的屏障,而转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在有机会形成一种国际威胁之前尽早发现事件并从其根源予以制止。鉴于当今对这种威胁的普遍脆弱性,要提高安全性就需要全球团结一致。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是一种集体的愿望,也是一种共同的责任。由于突发卫生事件的决定因素和后果越来越广泛,所以在安全议程中具有利害关系的行动者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新的口号是交际、合作、透明和防备。《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成功实施符合政治家和商业界领袖的利益,也符合卫生、贸易和旅游部门的利益。我很高兴向我们的伙伴呈上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并期待该报告激发的讨论、方向和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博士

07_overview_ch.pdf

1.47 MB, 下载次数: 10191, 下载积分: 金币 -2 枚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威胁

现今快速流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核放射以及有毒物质的威胁创造了无数机会,同时也说明了对条例不断加以更新和扩充的重要意义。目前,传染病从地理学角度上讲比历史任何时候传播的速度都要快。据估计,2006年有21亿人次的航空旅客;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那么仅仅几小时后就会使其他地区大难临头(见图1)。

传染病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新病种出现的速度似乎也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现今约有40种疾病在一代人以前是不为人所知的。另外,在过去5年里,世卫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核实了超过1100起疾病流行事件。以下分类和事例说明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威胁的种类和范围。

易流行的疾病  霍乱、黄热病和流行性脑膜炎球菌病在20世纪后期死灰复燃,这需要采取新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
征(SARS)以及人禽流感已引起国际上极大重视,向人类提出了新的科学挑战,使人类遭受极大苦难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他新出现的病毒性疾病,例如埃博拉病、马尔堡出血热和尼帕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因为其起病急的特性、可导致死亡和疾病发生,需要从其源头加以控制。这些疾病暴发期间,需要快速评估和应对来限制局部传播,而这些通常都需要国际援助才能实现。今后必须增强对这些新威胁的评估能力。
在传染病控制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正受到抗生素耐药性流行的严重威胁,广泛耐药结核(XDR-TB)目前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耐药性也见于腹泻病、医院获得性感染、疟疾、脑膜炎、呼吸道感染以及性传播感染,而且在艾滋病毒中也开始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新的健康威胁

第3章研究了21世纪新出现的三种公共卫生威胁—2001年美国出现的以炭疽邮件为形式的生物恐怖主义、2003年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以及2006年科特迪瓦出现的大规模有毒化学废物的倾倒。
仅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发生后的数日内,利用美国邮政系统通过信件蓄意传播潜在致命性炭疽孢子事件将生物恐怖主义加入了现代社会的现实生活。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共有22人感染,其中5人死亡)外,炭疽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危害。该事件提醒国际社会对生物恐怖主义继续关注,使许多国家采取了应对措施,而且要求世卫组织提供更强大的咨询作用,导致更新《公共卫生对生物和化学武器的反应:世卫组织指南》这一出版物。炭疽信件说明,生物恐怖主义可能导致的不只是死亡和伤残,而且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天花这个早在1979年即已被根除的人类疾病,可在20余年后作为故意暴力手段使用以达到致死效果。天花被根除后,天花接种被大范围地停止,因此形成了未获得免疫力的易感人群以及对此病缺乏临床经验的新一代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自那时以来,世卫组织已参与了国际讨论和生物恐怖主义的模拟演练,主张发现蓄意制造的疾病暴发的最可靠方法是加强发现和应对自然暴发的系统,因为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原理上基本相同。关于正确应对生物攻击(尤其是天花病毒)的专家讨论可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世卫组织已启用的疫情警报和反应机制进行检测。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个本世纪最先出现的新型严重疾病证实了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引发的恐惧,即一种新的或对之不熟悉的病原体可对国内和国际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的意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描述了某种疾病作为一种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而具有国际意义的特点:该病可人传人、无需媒介、无特殊的地理学倾向、潜伏期1周以上、与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对医护人员造成最严重的侵害以及感染者中死亡率约为10%。这些特点意味着该病易于沿着国际航线传播,从而使建有国际机场的每个城市都处于输入病例的风险之中。


作为一种新的、致死性以及起初知之甚少的疾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引发的一定程度的公共焦虑事实上造成向疫区的交通终止而且在整个区域内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病挑战了对新发疾病和易流行疾病相关风险的公共和政治理解,并且将公共卫生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并非所有国家都感觉到了未来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但是所有国家都关心类似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疾病的来临。这说明新发疾病带来的危险是全球性的。无论贫富,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防止新发疾病进入其境内以及疾病入境后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在被首次确认为一种国际性威胁(这是公共卫生领域获得的一次全球性空前的成就)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传播即得到控。如果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已成为一种永久存在的本地流行病威胁,那么不难想象在这个仍在奋力应付 HIV/AIDS 的世界里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所产生的后果。

与人们在全球的流动一样,产品在全球的运输也可产生严重的卫生后果。2006年8月,在科特迪瓦生动地表明国际运输存在的潜在致死性风险以及作为全球贸易一部分的有害废物的处理问题。500余吨化学废物被从一艘货船上卸下,用卡车在阿比让市内和周围的不同地点非法倾倒。其后果是在倾倒后的数日和数周内,几乎有9万人寻求医疗。尽管不到100人住院接受治疗,而且造成死亡的病例极少,但它是一次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该艘货船从北欧出发到达科特迪瓦前曾经停靠在数个港口,包括西部非洲的一些其他港口。在此事件的后果中还不清楚该货船是否在那些港口中的哪一个装载或卸载了化学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汲取的教训和超前思考

第4章讲述了可引起国际关注的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最可怕的是流感大流行。人们早已对此威胁作出了积极反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及早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应对大流行的一次罕见的机会,它通过全面利用预警以及检测应对大流行的计划和准备的模型使防止该威胁成为可能。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框架内加强全球的准备。

紧随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暴发之后,关于流感大流行的预测在全球立即拉响了警报。流感大流行的传染性更强、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而且在极短(来不及追踪接触者和进行隔离)的潜伏期内即可传播,因此它可能带来极大的破坏性后果。如果出现了一种全面传播的大流行病毒,那么将无法防止此病的传播。基于从过去发生的大流行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预测,能感染全球约25%人口,即感染15亿以上人口的疾病将会发生。即使流感大流行病毒仅引起相对轻微的疾病,在如此大量人群中造成突发的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破坏也将是巨大的。由于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很可能由禽流感病毒的变种导致,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干预措施来控制禽类的初期疫情暴发,这些措施包括杀灭千百万只禽类。第4章介绍了为了降低大流行风险所采取的关键性行动以及密切的国际合作。在采取的许多第一线行动中,世卫组织已追踪并核实了数十起关于人间病例的传言。已向许多国家发放实地调查工具包,并且强化了实地调查和反应的培训。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机制被启用以支持世卫组织派遣到10个发生了人和/或禽类 H5N1 感染的国家的应对小组;同时,该组织派出了30余个评估小组调查其他国家 H5N1 的潜在感染情况。

为了达到推动全球准备的目的,世卫组织制定了一项针对流感大流行的战略性行动计划,确定了五个关键性行动领域:
减少人类暴露于 H5N1 病毒。
加强早期预警系统。
强化快速遏制疫情行动。
应对大流行的能力建设。
协调全球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截至2007年5月,已有12个国家报告了308例人间病例,其中包括186例死亡;几乎所有国家已经制定了禽流感和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计划。世卫组织及其一些会员国共同努力建立了抗流感病毒新药奥司他韦的国际药物储备。该药物可在早期集中的人际传播中终止疾病传播。制药业将继续研制流感大流行疫苗。2007年,禽类流感暴发仍在继续,在人类中偶发,但是大流行病毒并未出现。然而,科学家们一致认为,H5N1 大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而且,由此病毒或其他禽流感病毒造成流感大流行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而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

同时,第4章也重点介绍了非洲南部的广泛耐药结核(XDRTB)状况,这个问题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完善而日益恶化,而且造成规划管理的失败,尤其是对卫生工作人员和病人治疗方案的监督不力、药物供应中断以及低水平的临床管理,所有这些后果都使得病人无法完成治疗疗程。目前的这种现状对所有国家都具有警示作用,尤其是对非洲国家,以便确保基本的结核病防控工作达到国际标准,而且启动并加强对此疾病耐药菌株的管理。由于尼日利亚控制不力(见第2章)导致的2003〜2005年全球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是另一个警示。它强调了脊髓灰质炎可能在根除后再次出现的风险以及将脊髓灰质炎列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必须报告的一种疾病的重要性。《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的预警和报告机制是对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广泛监测网络所采取行动的必要补充,该网络可立即报告确定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并对潜在病例提供标准化的临床和病毒学调查。这种保持警惕并做出反应的能力对于根除脊髓灰质炎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一旦将病毒从自然界中根除,全世界将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意外或蓄意的病毒释放。

最后,第4章还论及了自然灾害。仅在2006年,自然灾害就给1.346亿人带来了灾难,夺去了另外21 342人的生命。正如这些情况危及个人一样,他们同样也威胁了人们赖以维护个人卫生安全、已经不堪重负的卫生系统。自然灾害的间接后果包括传染病流行的威胁、急性营养不良、人口流离失所、急性精神疾病及慢性病的恶化;所有这些后果都需要强有力的卫生系统来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安全未来

第5章强调了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加强卫生系统的重要性。本章认为,如果有关卫生系统更强有力、准备更完善,那么,本报告中描述的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得到更好的控制。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投资不足和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工作者造成的卫生基础设施崩溃,或者由于卫生基础设施在武装冲突或自然灾害中受到损害或破坏,一些国家发现比其他国家更难以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有能力、富有或者技术先进,都无法单独预防、发现和应对所有公共卫生威胁。从一个国家的视角可能无法发现新出现的威胁,可能需要进行全球分析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或者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

这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立即接受这个挑战,世卫组织必须要利用其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导者所获得的长期经验、它的召集力量以及它与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民间团体、学术机构、私立部门以及媒体的合作伙伴关系来维持其监测、全球警报和反应系统。

正如第1章中所述,世卫组织的监测网络和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都是高效的、提供服务和安全网的国际性合作伙伴关系。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有能力在24小时内向全世界派遣应对小组为国家当局提供直接的支持。世卫组织各个监测和实验室网络可以掌握全球的公共卫生风险情况并协助进行高效的病例分析。这些系统结合起来可以缩小由于国家能力不足造成的严重差距,并在因政治或其他原因可能延迟报告疫情的情况下保护全世界。

但是,对这些系统的有效维护需要充足的人员、技术和财政支持等资源。各国能力的建设不会减少对世卫组织全球网络的需要。相反,随着《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全面实施,增强的合作伙伴关系、知识传播、技术进步、事件管理以及战略性通讯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和建议

本报告的结尾为确保最高水平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努力,对加强合作和增加透明度提出了指导性和启示性的建议。所有国家全面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国家和全球公共卫生的保护必须在政府事务中具有透明度,必须将其作为一个交叉问题并且成为经济和社会政策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联合国机构、私立部门企业和组织、专业协会、学术机构、媒体及民间社会之间在监测、疫情警报和反应方面的全球合作,尤其以根除脊髓灰质炎为基础,以此来建立一个高效、全面的监测和应对基础设施。公开分享知识、技术和物质资源,包括使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达到最高水平所必需的病毒及其他实验室样本。如果疫苗、治疗方案、设施和诊断方法仅由富有者享有,那么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战争将以失败告终。
全球对所有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内能力建设的责任。必须加强国家系统,在国际和国家级有效地预见和预测风险并制定有效准备的战略。
政府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需要依靠卫生、农业、贸易和旅游等各部门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此,必须培养了解公共卫生安全和这些部门间复杂关系的能力,并在符合这一关系的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采取行动。增加全球和国家资源用于培训公共卫生人员、提高监测水平、建设和增强实验室能力、支持反应网络以及继续和推进疾病预防工作。


尽管本报告的主题从全球角度考虑了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但是世卫组织并未忽略一个事实,即所有个人 - 妇女、男人和儿童 - 都受到共同的健康威胁的影响。不要忽略全球卫生挑战带给个人的后果,这很重要。这一启示导致1978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承诺。承诺以及支持它的各项原则并未失去光辉,依然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危机时刻的人道主义行动这两个确保个人和社区卫生安全的手段将在《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作详尽的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威望 +2 金币 +10 文点 +2 收起 理由
楚楚 + 10 + 2 + 10 + 2 战略眼光!忧国忧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阅读方便,我把这个PDF文件,转成文字发布。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好好读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好学习学习。: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下载,还没有得看。大餐是要慢慢品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卫生安全,你我共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全球和国家资源用于培训公共卫生人员、提高监测水平、建设和增强实验室能力、支持反应网络以及继续和推进疾病预防工作。”我们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icchina 的帖子

加强标准预防和手卫生的落实;
     加强疫情监测,包括传统意议上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还包括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性疾病的监测;
     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消毒隔离防护,预防接种等;
     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突发事件一旦来临床能从容面对、有效遏制;
     加强学术交流、知识更新,尤其是养成每天上sific论坛的习惯,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疾病的流行动态。:ok :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生(公共卫生)才是医疗发展的方向。上医治未病之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教授,对于我们疾病预防控制战线的同志尤其有用!向您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