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6|回复: 11

[转帖] 丁香园会员说,大家一起剖腹产吧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zhangfh 于 2010-2-2 22:13 编辑

惊悉我国剖腹产率终于雄踞世界第一,不禁悲喜交集!鄙人隐隐觉得,有识之士的大棒又要挥上来了。今天胡乱逛互联网,一则振聋发聩的《中国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缘自巨大经济收益!》的新闻评论跃入眼帘。随便google了一下,此文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看来已成意见主流。标题的感叹号是我自己加的,编辑也真是的,标题都改了,加个感叹号还这么遮遮掩掩。不过鄙人还有些小见解。



此文(指《中国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缘自巨大经济收益!》)署名吴立成,感谢google,告诉我他是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广西医生,之前对不少医疗界的热点新闻做出过评论。文章写得中规中矩,看上去像是个有识之士。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吴医生还抽空胸怀天下,不能不说是德艺双馨。吴先生(不知是男是女,总之叫先生是不错的)是个实诚人,写文章也实诚,一二三四头头是道,高中作文必然优秀。俺高中老师见到好的作文,一般都会插上各种批注,最后大写“传阅”二字以示表彰。编辑老师也应如此。你看,吴先生的这篇文章,编辑不但让各大媒体传阅了,还插了一个强有力的标题以示警醒,那张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国字脸几乎都要把文章内容遮住了。医疗界的人士,看看这标题,你们对得起谁啊!医疗水平不怎么样,收钱倒是第一,看,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的桂冠都是拜你们所赐!快点去角落忏悔吧。对了,网民的评论不要关掉,人民群众的眼光总是雪亮的。



我在这里废话这么多,其实只是对这么一篇高中优秀作文表示惋惜。各位仔细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吴先生的立论还是正确的,分析还是到位的,结论也是有力的。虽然编辑同学由于心情过于激动篡改放大了论点,但是吴先生的表述还是清楚的。剖腹产率世界第一,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为何我国人民享此待遇呢?原因有三:1,社会迷信,择时生产;2,分娩恐惧,产妇要求;3,经济利益,医院推动。可见,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的桂冠,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集体奋斗的结晶,功劳怎能简单地仅仅归于“追逐经济利益”呢?



剖腹产率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的产科学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般来说,难产或者高危妊娠的妇女,选择剖腹产较多。据说天朝母婴死亡率早已迈进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在如此高的剖腹产率之下,仍能优秀地保持母婴低死亡率,不能不说是产科学大发展的绝佳例证!

剖腹产率世界第一,极大地规避了医疗风险,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可以期待自然分娩的产妇身上施行剖腹产,极大地减少了痛苦,充分尊重了知情权,是医学人文主义的鲜活体现。产妇和医生其乐融融,各取所需,社会稳定,人心和谐。

剖腹产率世界第一,拉动了内需,刺激了GDP增长。吴先生文章最后一段举例说,剖腹产的生产费用是正常顺产的2倍以上。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此拉动内需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不过吴先生的模范文章还是有点小瑕疵:“例如,可以适当提高医院“自然分娩”的收费,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剖腹产的相关医疗收费,对于产妇自然产增加的经济负担,可通过医保或新农合资金加以补偿。”本意是好的,可惜失之理想化。提高自然分娩的收费,降低剖腹产费用,在现阶段,莫非是要鼓励产妇们都去剖腹产?我国剖腹产率已经是世界第一了,经济杠杆再添一把油,恐怕将来自然分娩没准会被看成异类。吴先生此招支得太差,不合编辑的口味,本来能得“优”的作文,只能评个“良”了。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生孩子,该剖还是剖吧。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53&id=165175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联想到近期热帖https://bbs.sific.com.cn/viewthread.php?tid=28714&highlight=
看18例剖腹产患者的遭遇,从医院感染角度出发,还会呼吁大家一起剖腹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办法,“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何况还有上面所说的各种条件,比例自然上升。多生几个的话,连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掌握剖腹产适应症与巨大经济利益同时出现在医生们面前时,做医生的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趋使,应该往哪边倾斜,大家心里都像明镜一般---------亮着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和谐、讲沟通、 尊重知情权,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尊重知情权和尊重科学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社会和谐了,吃低保的越来越多了。沟通到位了,治疗时机错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星火 + 3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这么发展下去,女人优于男人的唯一一点功能很快就要遗失殆尽了!真到了那一天,男女可谓是真正的平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我院是妇幼保健院,我在新生儿科工作了近二十年,新生儿科医生经常到产房、手术室监产,主要负责高危新生儿出生时的抢救工作。
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剖宫产的原因是“社会因素”,意思就是非病理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病人及家属自己要求手术;还有产妇迷信出生时辰,而选择出生时间;有些可以试产,因担心产程不顺利会影响到孩子将来智力,放弃试产要求手术的,等等还有很多因素。如果不满足患者,就会发生冲突,结果一旦不如产妇及家属所期望的好(有些宫内发育问题如畸形、窒息等),肯定就是投诉,甚至纠纷。
在此恶劣的医疗工作环境下,当然是尽可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减少麻烦和摩擦,同时又能增加经济效益,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剖宫产率高不仅与国民素质有关,也与目前的卫生系统大环境密切相关!不仅仅是产科专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星火 + 3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自己能顺产的话,还是顺产的好,少一些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赞同楼上的观点,可以顺产尽量顺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szwuxl


    今日阅读了一篇发表于《独立报》的短文,该文从学术的角度,批评了世界卫生组织一研究小组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这篇短文的作者Nigel Hawkes,是Straight Statistics的头,自然是统计学领域顶尖权威人物。而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医学顶尖权威组织,《柳叶刀》是生物医学领域顶尖权威期刊,《独立报》又是新闻界知名报纸。真有趣。兴头上,将这篇短文一气翻译下来,并找到它所批评的《柳叶刀》上那篇学术论文的链接,一并附于此。

这两篇文章,从学术的角度,谁是谁非,只有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的严格评论(或是译为严格批评?)的方法,把《柳叶刀》上的那篇文章仔细分析后,才能判断。 从这也可以看出,一篇医学论文,不管它的作者是谁,不管它发表在那里,都必须用严格评论的方法来解读。



一个对于剖腹产的偏倚的坏例子 ―― 数字的背后

作者:Nigel Hawkes 

世界卫生组织不赞成过多医疗干预的分娩,这或许是有道理的。太多的剖腹产手术,是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实施的。

不过,这并不能靠发表没有说服力的证据 ―― 如最近所刊登于《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那样,来改进这种状况。那篇(发表于《柳叶刀》上的)文章的23个作者总结道:对于没有医学指征(表明需要行剖腹产)而选择剖腹产的产妇,死亡率或并发症的可能性比正常分娩的产妇高2.7倍。

这足够使人胆颤心惊到望而生畏的地步;我猜想这也正是作者们的意图。不幸的是,他们的结论并不是从他们所摆出来的证据中推出来的。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孕产妇围产期健康研究调查组,调查了亚洲107950份分娩病历。其中,1515个是产前没有医学指征而选择剖腹产,而且几乎全部发生在中国。

那么,这其中多少产妇死于剖腹产?无。多少发生了并发症?8例;其中5例需重症监护,3例需要输血。然而这种风险的发生率,在完成自然分娩的产妇中,却显著高于剖腹产产妇:即千分之一的死亡率,需输血者高5倍,以及需重症监护者高两倍。

因此,如果将死亡率和并发症来计算一个‘围产期死亡率和并发症指标’,那么剖腹产产妇的这些风险,比正常分娩产妇低60%。

那么,究竟这个调查研究组是如何得出剖腹产妇的风险高于自然分娩产妇的2.7倍这个结论来的呢?低于60%,与高于270%,是一个巨大的差别,只是,统计学上的人为操纵,是一项强有力的工具。

这个调查研究组通过(从统计学上)矫正一系列的风险因素,从而达到了他们的转换。要是(结果显示)剖腹产妇组是一个低风险组,那么很可能,这样的矫正可以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剖腹产组与自然分娩组之间风险的)差别。这种情况下,这(纳入统计学)矫正(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情况、过去病史、高血压等等。

要算出那些风险因素必须多低才能对原始数据做如此大的矫正,是很容易的事。只要使剖腹产妇组的基础风险仅为自然分娩产妇组的1/7,就行得通了。这真是难以置信。

尽管在该文章里,作者们对这些数据的显著的转换,也有过注释,但他们却仍说:“这个调查最重要的发现是:增高的围产期死亡率和严重的并发症;这是对无医学指征而行剖腹产的产妇综合分析的结果。”

难道这23个作者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想一想这项调查研究之奇怪的结论?难道没有一个人检查一下那些表格中错误百出的计算?《柳叶刀》是一个杰出的杂志,难道它的审阅者们都睡着了么?

行家们将医学作者们拼命去做出来的‘正确答案’,称做“白帽子偏倚”,―― 旧式的西方英雄们总会赢得一顶白帽子。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政策说剖腹产是不好的,那么证据最好就能够证明它是不好的。

至于那些婴儿,又如何呢?那些没有医学指征而选择剖腹产所剖出的婴儿,他们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低于自然分娩儿的7倍(根据原始数据),或少于自然分娩儿的二分之一(根据矫正数据,如果你相信那些矫正数据的话)。可以理解地,那些作者们不愿在这个方面(即针对这些关于婴儿的数据)多提。


本人注:“白帽子偏倚”,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偏倚,即导致“信息曲扭和失真、却可能被认可为公正结果”这种现象的偏倚。


附一:原文(链接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 ... areans-1883667.html

A bad case of bias against caesareans – behind the number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disapproves of over-medicalising birth, and it's probably right. Too many Caesareans are done for no good reason.

But it isn't going to advance its case by publishing evidence as unconvincing as that in a recent Lancet paper. The 23 authors concluded that a mother who opts for a Caesarean without a good medical reason is 2.7 times as likely to suffer death or complications as a mother who completes a normal birth.

That's enough to put the fear of God into the "too posh to push" brigade, which I suspect was the authors' intention. Unfortunately, the conclusion is in no wa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presented. The team, from the WHO's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research group, looked at medical records from 107,950 births in Asia. Of these, just 1,515 were Caesareans chosen in advance of birth with no medical indication to justify them. Almost all of them were in China.

So how many women died? None. How many suffered complications? Eight: five needed treatment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three needed a blood transfusion. The risks for women who completed a normal bir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e in a thousand died, five times as many required a blood transfusion, and twice as many were admitted to an ICU.

Overall, if deaths and complications are added up to make a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dex", risks to mothers in the Caesarean group were 60 per cent lower than in the normal birth group.

So how, from this, does the team conclude that risks to mothers who have Caesareans are actually 2.7 times greater? There's a hefty difference between 60 per cent smaller and 270 per cent greater, but statistical manipul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The team achieves this transformation by correcting for a range of risk factors. If the Caesarean mothers were an especially low-risk group, then it is possible that such a correction could narrow the gap or even eliminate it. The adjustments in this case included such things as age, education, previous medical disorder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so on.

It's easy enough to work out how much lower the risks must have been to make such a huge correction to the raw data. The women who had Caesareans must have had only one seventh as much baseline risk as those who had a natural birth in order to make it work – and that's highly implausible.

Nowhere in this paper does the team comment on the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gures. But they do say: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 of the survey is the increased risk of maternal mortality and severe morbidity which was analysed as a composite outcome in women who undergo Caesarean section with no medical indication."

Did none of the 23 think this an odd conclusion to have reached? Did no one check the arithmetic in the tables, which are full of errors? The Lancet is a distinguished journal – were its referees asleep?  

Connoisseurs of the bending over backwards that medical authors do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call it White Hat bias, after old-style Westerns where the hero always wore a white hat. This is a classic example. Policy says Caesareans are bad, so the evidence had better prove it. 

And what about the babies? Those born by elective Caesarean without medical indications were seven times less likely to suffer death or complications (raw data) or less than half as likely if you believe the corrected data. Understandably, the authors don't make much of this.

Nigel Hawkes is director of Straight Statistics

附二:《柳叶刀》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论文链接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9)61870-5/fullte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无论在医疗实践中采取何种诊疗措施,医生都会衡量利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害,这是最基本的底线。虽然病人及家属会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外行),但作为医生从专业角度尽可能对其讲清楚利害,大多数患者都会尊重医生的建议。
但是,问题在于如今医患之间的关系如此复杂,病人翻脸不认人(费用“高”了出门就找麻烦,或病情未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或没有满足某些无理要求等等),哪个医生还会那么多事、那么费心呢!大多数(当然也有坚持原则的医生)都会尽量顺其“自然”(病人及家属),避免摩擦、减少被投诉的机会,而后果是“吃亏的还是患方”,所以要想医患关系能够正常,医生的诊疗措施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关键要提高人群的文化素质、合理的法规、社会风气、舆论导向等等的不断完善,破坏容易,修复很难、很难!
总有一天,我们医生不受任何干扰地进行专业的医疗活动,医疗水平也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angfh

我觉得能自然分娩的还是不要剖腹产,理由如下:
盘点剖腹产妈妈的四个后遗症
  为了逃避可怕的产痛,许多准妈妈选择了剖腹产。的确,剖腹产可以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但是,专家提醒我们,剖腹产的后遗症比产痛更可怕。

  现在,剖腹产似乎日益流行,这与女明星们的带头作用不无关系:小S、孙悦、布兰妮、伏明霞、蒋勤勤……也许很多准妈妈会想:既然这些“女人典范”们都选择了剖腹产,我们为
什么不学一下呢?但是,专家提醒各位准妈妈,在选择分娩方式时不能一味跟风。剖腹产虽然能缓解一时之痛,但它带来的某些后遗症是会为害终生的。




  后遗症一:影响母子感情

  美国研究人员对产妇作脑扫描后发现,自然分娩的母亲对孩子的哭泣更为敏感,而剖腹产则可能致使产妇母性行为减少。

  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刺激产妇子宫颈和产生荷尔蒙,增强她们对婴儿的情感,对日后成为好母亲至关重要。脑部研究显示,自然分娩时脑部剧烈活动能调节产妇的情绪和日常行为,帮助她们日后成功照顾小孩。而剖腹产采取在产妇腹壁开刀方式,直接把宝宝从子宫取出,改变了母体分娩过程中的“神经和激素体验”,可能使母亲与孩子的亲密程度降低。

  专家贴心话:血浓于水,如果连这份最宝贵的亲情都被剖腹产冲淡了,准妈妈还会选择剖腹产吗?

  后遗症二:剖宫产切口妊娠

  今年青岛产妇比往年明显增多,记者从青医附院、市立、海慈等各大医院产科病房了解到,平时几乎都是满床。产科主任纪向虹告诉记者,产妇多了,选择剖腹产的自然也多了,同时,女性剖腹产后带来的问题也多起来,需要给她们做一提醒。

  前几天,纪向虹刚接诊了一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在临床,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个手术的危险不亚于宫外孕。

  剖宫产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宫产后,在一两年之内再次怀孕,孕囊容易附着在切口的斑痕里,流产时,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产,想再生,也不行,会危及胎儿生命。

  专家贴心话:一般顺产的产妇,分娩后,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剖宫产妇,有的人害怕刀口疼,产后一周之内一动不动,这非常危险,容易患肺动脉检塞。最近临床这样的病例逐渐增多。纪向虹说,本来产妇分娩前后血液粘稠度就增加,血流缓慢,如果产后再一动不动,再加之吃油腻食物,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检形成,脱落以后容易肺动脉栓塞。
后遗症三:严重伤害子宫

  在对子宫造成伤害的不同因素中,剖腹产高居榜首。不少孕妇都因为害怕疼痛或误认为剖腹产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聪明,妈妈的身材也不会受损。殊不知生孩子还是自然分娩好,剖腹产仅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应急措施而已,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剖腹产手术时,女性要承担麻醉、出血、术后感染等风险,身体恢复也比自然分娩的女性慢。而且选择剖腹产的女性将来避孕和再孕都比自然分娩的产妇要麻烦得多。

  专家贴心话:关爱子宫的方法

  经常吃豆制品、喝绿茶,可以补充植物性雌激素,还能将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率降低到46%。

  游泳是锻炼子宫的最好办法: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能有效避免地球吸引力对子宫的不利影响。建议每周游泳2小时。

  增加子宫机能,预防子宫内出血及子宫下垂的运动:双膝分开跪在床上,腰部挺直,胸面部尽量接近床面,保持5分钟。然后躺在床上,做收腹提臀运动,感觉子宫随着你的身体一起收缩。

  后遗症四:难看的疤痕

  有些孕妇会发现,自己第二胎剖腹产的疤痕比第一胎丑多了,这是因为情第二胎的妇女往往掉以轻心,而过度进补,或是因为多次怀孕之后腹部肌肉被撑得松弛无法回复,这些都会造成小腹突出,而增加伤口的张力,疤痕因而特别明显。许多不明就里的妈妈会因此而责怪第二位医师伤口没缝好,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其他如蟹足肿体质、生产后伤口发生感染,或是妇女对皮下的缝线产生排斥,疤痕都会比较丑。

  专家贴心话:剖腹生产后如何预防难看的疤痕

  长期以来医学研究证实,压力是防止疤痕增生最好的方式,只要在增生期压迫疤痕使其不要凸起肥厚,就可以加速疤痕成熟。不过这种压力必须是均匀而持续的,而且越早使用越好。对于手术缝合的伤口,使用美容胶带压迫是很简单而方便的选择。

  很多产妇为了求好心切,常常听从亲朋好友建议或误信夸大不实的广告,涂抹所谓去疤膏之类的药物,事实上,这些东西并没有真正疗效。如果在伤口缝合期没有施行有效而持久的压力,等到疤痕生成,就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想留下难看的产后疤痕,预防胜于治疗是最重要的原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 +9 收起 理由
星火 + 9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