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SIFIC自媒体矩阵
›
见稿作品
›
【感染科普笔记2025-2-8】微生物室感控管理策略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6
|
回复:
0
[感控科普]
【感染科普笔记2025-2-8】微生物室感控管理策略
[复制链接]
nionline
nionline
当前离线
积分
2349
发表于 2025-2-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作者: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审核:王玉兰
记得胡必杰教授讲过,微生物室是感控的脊梁。此话一点不假,没有针对微生物的精准治疗、没有针对微生物传播途径的防控,就是瞎子摸象,甚至是徒劳无功。
文献报道1974年丹麦某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室的工作人员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7倍;1976年英国某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比其他人高5倍;1992年,美国报道一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因针刺伤感染HIV;1993年国内某医院体检报告工作人员HBV检测结果:检验人员占本院81.2%;1978年,英国报告一个商业洗衣房因清洗来自一Q热实验室的内衣裤及外衣时发生6例雇员和1例参观者感染Q热。1980年,某研究所培养基制备室工作人员感染布氏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不容忽视,微生物室每天接触的是感染性疾病标本,不管是临床标本培养,还是感控监测,既需要无菌操作,又需要个人防护;既需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又不能污染环境,微生物室管理非常重要。下面分享微生物室感控管理策略,可复制、可推广,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一、相关概念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171.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3.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
4. 个体防护装备PPE?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危险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5. 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6. 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7.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与分类: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Biosafety Level 1,BSL-1)、二级(BSL-2)、三级(BSL-3)、四级(BSL-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 从事下列活动,适用本法: (1)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4)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5)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6)应对微生物耐药; (7)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8)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二、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科室管理组织,制定感染防控检测流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首先应建立由科室负责人与兼职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依据科室实际制定感控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制定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流程、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上机、检测、报告等流程及查检表,每月自查、汇总、分析、改进。
三、培训学习
国家依据行业发展及生物安全的需要,实时发布关于生物安全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需要微生物室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最新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
实验室感染控制:第四十二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者患有疫病、疑似患有疫病的动物,诊治的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通报实验室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通报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微生物新技术分子诊断等不断开展,同样需要微生物室人员不断求实创新,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中还需要养成总结经验、质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核心环节
1.关注是否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负责。
2.关注微生物室是否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四十四条 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进行备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2022版要求,微生物室开展工作需要进行资质备案,不然就没有开展微生物监测的资质了。
3.关注是否常规室内质控?关注质控菌株来源、登记、转种信息,是否进行培养标本质控?是否进行室间质评?从而保证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4.关注菌株、毒株保存是否符合标准?菌株、毒株存放需要-70°以下,且双人双锁,有监控,注意冻伤防护。
5.关注感控监测项目是否规范?主要关注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是否使用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是否使用滤膜法?消毒剂监测是否使用相应中和剂?血液透析用水监测是否使用R2A培养基?是否使用17-23°培养箱?是否培养7天?层流净化空气监测是否24小时报结果?
6.关注生物安全柜是否定期保养维护?生物安全负责人每年至少一次对临床实验室进行一次生物安全的全面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是否处于正常待用状态;应急装备、警报系统和撤离系统的功能和状态是否完好功能正常;危险泄漏应急系统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废物处置是否正常。另外还要进行风险评估。
7.关注是否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1)工作前预先放好实验材料;(2)不要放置过多器材;(3)从清洁区到污染区平行摆放;(4)在开始工作前到完成工作后,应至少让安全柜工作4分钟来完成“净化”过程;(5)在工作区域工作,不阻断前后空气格栅,减少干扰气流,及时清洁和消毒溢出;(6)废弃物放在生物安全柜内,不宜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明火,明火易造成气流动荡,破坏HEPA过滤气源吹向台面的模式。
8.关注血培养污染率、是否双套双瓶?污染率高,需要及时干预,对临床科室采样人员进行培训。
9.关注痰培养标本是否进行污染率管理?污染率高,需要及时干预,对临床科室采样人员进行培训。
10. 关注高压灭菌器是否进行监测?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有无登记?
11.是否进行生物安全评估?微生物室是感控重点科室,感染风险多,每季度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识别风险,使感染防控关口前移,针对优先级风险制定整改措施,化解风险,保障医患安全。
五、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所以微生物室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感控需要“依法管理、科学防控”。微生物室涉及临床科室多、人员多,是感控的依靠,精准治疗的依靠,同时又是生物安全高风险科室,需要微生物室自身加强管理,强化感染核心环节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 233—2017 .
[2]《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3]《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4]《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368-2012.
[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
[6]《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7]《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
欢迎投稿:
sific2007@163.com
(来稿请注明SIFIC科普笔记投稿)“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封面图片来自视频中国官网
图文:王小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规范标准行政文件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