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回复: 9

[原创] 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质量指标)的12项感控指标。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2024年版感控质量指标的12项指标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12个新感控指标解读前,首先我们对新旧感控指标的变化与特点进行疏理。

[color=rgba(0, 0, 0, 0.9)]一、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与特点
[color=rgba(0, 0, 0, 0.9)](一)从下面的目录对比中可以看到其异同点:
微信图片_20240520140701.png

(二)2024年版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1.感控指标数量变化2015版感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13个指标,2024版感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12个指标。指标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个,说明感控指标更加精简,体现感控质量真正的内涵与价值。
2.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删除了2015版13个感控质量指标中的4个指标,即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新增了3个指标,即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
3.指标计算方式的改变在全部12个感控指标中,有2个指标计算方式发生变化:(1)原指标一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现修改为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即每1000个患者住院日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次,而不再按照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进行感染例次发病率计算,更能反应床位使用率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关系。(2)原指标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现修改为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每1000个患者住院日中新发生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频次。不仅计算方法有变化,且是针对特定的多重耐药菌:即MRSA、VRE、CRKP、CREC、CRPA、CRAB。
4.对指标进行细化2024版感控指标对1个指标进行了细化。将2015版指标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了具体细化,现修改为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该指标的细化体现在4个方面:①监测对象明确为住院患者;②仅针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③指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等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④删除了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非指向性送检项目作为联合使用的送检率。
5.说明:相同指标有6个,但2024版感控指标中的对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明确了是对住院患者的监测。
(三)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特点在SIFIC论坛上,会员们对2024版感控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一些看法,也总结了新修订感控指标的一些特点,摘录汇总如下
  • 新版质控指标更加科学、内容更具体、更细化了,更接近临床,且体现出与时俱进。
  • 新感控指标的变动还是挺大的,增加的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对院感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从人员配置上加以保障。
  • 新感控指标修改的挺好,去掉了一些意义不大的指标。感控质量指标设置越来越合理了,更贴近临床实际。
  • 感染率计算方式变成了千日感染率,更加科学和标准化,更加关注高风险因素,如新生儿、血液透析人群。
  •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对象由原来的医务人员扩大到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监测范围扩大。
  • 新增加的项目是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监测;提前预防干预防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四)2024版感控指标监测中的疑问与困惑在SIFIC论坛上,会员们也提出一些疑问与困惑:
  • 新版感控指标颁布,是不是原来监测的那些指标就不再统计了?比如说现患率。
  • 信息系统的配置与更新疑问较多,如关心的是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能否迅速配置到位?信息系统不完善,很多指标的监测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基层来说,信息系统能否立即更新,完成数据收集统计?
  • 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是今年都不用监测了吗?

对大家的疑问,在此表达一下作者的观点与看法:
  • 新版删除的项目还要监测:①2023版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上这些项目要求监测;②新的规范指南的出台,到执行需要有个过程,需要解读、培训等;③信息系统的更新需要时间;④数据监测要有连续性,今年继续按照原来的项目监测,以保证数据的对接与完整性。
  •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3年版)要求监测的项目是标准要求监测的项目,能够反应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全貌。2024年版的感控质量指标是国家重点管控的项目,两者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所以,即使2024年版的感控质量指标没有包括进去,也仍然要继续监测。
  • 12项感控质控指标可以说是现在感控核心指标,需要更加关注的重点与感控风险,体现感染预防与控制内涵,随着监测、质控指标的改善可能还会更新,持续改进。
  • 保留的指标是现阶段更有监测价值和内涵,总体反映感控质量水平。
  • 信息系统是质控的硬件设施,需要与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系统的更新。

二、对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的思考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变化挺大的,如何更好的落实?
  • 对感控指标要领会,尤其对新增,变化较大指标,要对其定义,计算公式,监测意义,如何监测等应先理解领会,理清思路,为下一步实施打基础。
  • 是先动起来,对落实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之道。

“三管一部位”属于侵入性操作,也是十项基本制度之一,反映感控质量水平,影响医疗质量,在这2015年和2024年感控质量指标中没有变,因此是感控的重点工作之一、感控不仅关注结果感染率监测,更要重视过程监测防控措施执行率的监测。
12个指标中,除手卫生执行率是过程指标外,其余的11个指标是结果指标,如千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反映总体医院感染水平,通过高危人群、重点部位感染率监测,及时发现院感暴发苗头,及时干预,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患者保驾护航。
感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作为指挥棒更有说服力,通过数据变化反映感控成果及工作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对12项指标逐一解读、讨论与分析,敬请大家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网址:bbs.sific.com.cnSIFIC感染科普笔记公众号:
[color=rgba(0, 0, 0, 0.9)] 微信图片_20240520140612.jpg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24-5-20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科普笔记2024-5-20】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解读丨总论-2024版感控指标变化与特点

作者:王玉兰/吴怀英

审核:张波/蓝雪0816
qw1.jpg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质量指标)的12项感控指标。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2024年版感控质量指标的12项指标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12个新感控指标解读前,首先我们对新旧感控指标的变化与特点进行疏理。

qw2.jpg

一、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与特点

(一)从下面的目录对比中可以看到其异同点:

qw3.jpg

(二)2024年版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1.感控指标数量变化2015版感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13个指标,2024版感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12个指标。指标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个,说明感控指标更加精简,体现感控质量真正的内涵与价值。
2.感控质量指标的变化删除了2015版13个感控质量指标中的4个指标,即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新增了3个指标,即指标一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指标四新生儿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和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
3.指标计算方式的改变在全部12个感控指标中,有2个指标计算方式发生变化:(1)原指标一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现修改为指标三: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即每1000个患者住院日中新发生医院感染的频次,而不再按照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进行感染例次发病率计算,更能反应床位使用率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关系。(2)原指标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现修改为指标五:千日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每1000个患者住院日中新发生特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频次。不仅计算方法有变化,且是针对特定的多重耐药菌:即MRSA、VRE、CRKP、CREC、CRPA、CRAB。
4.对指标进行细化2024版感控指标对1个指标进行了细化。将2015版指标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了具体细化,现修改为指标六:住院患者联合使用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该指标的细化体现在4个方面:①监测对象明确为住院患者;②仅针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③指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等重点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④删除了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非指向性送检项目作为联合使用的送检率。
5.说明:相同指标有6个,但2024版感控指标中的对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明确了是对住院患者的监测。
(三)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特点在SIFIC论坛上,会员们对2024版感控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一些看法,也总结了新修订感控指标的一些特点,摘录汇总如下
  • 新版质控指标更加科学、内容更具体、更细化了,更接近临床,且体现出与时俱进。
  • 新感控指标的变动还是挺大的,增加的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对院感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从人员配置上加以保障。
  • 新感控指标修改的挺好,去掉了一些意义不大的指标。感控质量指标设置越来越合理了,更贴近临床实际。
  • 感染率计算方式变成了千日感染率,更加科学和标准化,更加关注高风险因素,如新生儿、血液透析人群。
  •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对象由原来的医务人员扩大到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监测范围扩大。
  • 新增加的项目是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监测;提前预防干预防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四)2024版感控指标监测中的疑问与困惑在SIFIC论坛上,会员们也提出一些疑问与困惑:
  • 新版感控指标颁布,是不是原来监测的那些指标就不再统计了?比如说现患率。
  • 信息系统的配置与更新疑问较多,如关心的是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能否迅速配置到位?信息系统不完善,很多指标的监测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基层来说,信息系统能否立即更新,完成数据收集统计?
  • 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是今年都不用监测了吗?

对大家的疑问,在此表达一下作者的观点与看法:
  • 新版删除的项目还要监测:①2023版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上这些项目要求监测;②新的规范指南的出台,到执行需要有个过程,需要解读、培训等;③信息系统的更新需要时间;④数据监测要有连续性,今年继续按照原来的项目监测,以保证数据的对接与完整性。
  •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3年版)要求监测的项目是标准要求监测的项目,能够反应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的全貌。2024年版的感控质量指标是国家重点管控的项目,两者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所以,即使2024年版的感控质量指标没有包括进去,也仍然要继续监测。
  • 12项感控质控指标可以说是现在感控核心指标,需要更加关注的重点与感控风险,体现感染预防与控制内涵,随着监测、质控指标的改善可能还会更新,持续改进。
  • 保留的指标是现阶段更有监测价值和内涵,总体反映感控质量水平。
  • 信息系统是质控的硬件设施,需要与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系统的更新。

二、对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的思考2024版感控质量指标变化挺大的,如何更好的落实?
  • 对感控指标要领会,尤其对新增,变化较大指标,要对其定义,计算公式,监测意义,如何监测等应先理解领会,理清思路,为下一步实施打基础。
  • 是先动起来,对落实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之道。

“三管一部位”属于侵入性操作,也是十项基本制度之一,反映感控质量水平,影响医疗质量,在这2015年和2024年感控质量指标中没有变,因此是感控的重点工作之一、感控不仅关注结果感染率监测,更要重视过程监测防控措施执行率的监测。
12个指标中,除手卫生执行率是过程指标外,其余的11个指标是结果指标,如千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反映总体医院感染水平,通过高危人群、重点部位感染率监测,及时发现院感暴发苗头,及时干预,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患者保驾护航。
感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作为指挥棒更有说服力,通过数据变化反映感控成果及工作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对12项指标逐一解读、讨论与分析,敬请大家关注,并积极参与。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网址:bbs.sific.com.cnSIFIC感染科普笔记公众号:
qw4.jpg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图文:王小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nionline 发表于 2024-5-20 14:53
作者:王玉兰/吴怀英

审核:张波/蓝雪0816

请教各位老师,有没有目标值可以参考呢?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老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分享。有些概念与界定还是模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对于联用重点药物送检率这块,说不算相关标志物中的PCT和白介数6,那么G试验和GM试验算吗,这二个也是相关标志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35

积分       
10

主题       
10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级会员



积分1035
收听TA发消息       
5楼
发表于 2024-5-21 08: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