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回复: 6

[转帖] “微生物感染与临床检验科研训练营”5月即将开班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640.jp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微生物感染与临床检验科研训练营”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营”!2024年将以四场在线公益讲座的形式,面向全国范围内各级医院的微生物、检验、感染、重症、呼吸等抗感染相关领域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本次活动秉承实用、实战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特邀了微生物、感染和科研等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线授课。培训内容主要涵盖细菌耐药和分子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检测和诊断、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抗感染药物研发、感染性疾病诊治、基金申报与论文撰写、人工智能诊断以及ChatGP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通过本次培训,希望能够帮助学员建立完整的科研思维、学习如何从日常工作和文献学习中获取科研灵感、同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SCI论文的发表有所裨益。
为此,我们特邀本次训练营的三位主要负责专家,请他们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分享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为大家提前“剧透”训练营的精彩内容,提炼总结有助于大家日常科研工作的思路和“亮点”。
[color=rgba(0, 0, 0, 0.9)]     如何把科研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三位专家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分别提出科研思路和氛围、学习交流、知识框架积累等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认为,训练营的一系列讲座对提高科研水平、形成科研思路、掌握科研的方法学大有帮助。
本次“微生物感染与临床检验科研训练营”还特邀了王明贵、李敏、肖永红、卓超、宗志勇、俞云松(按姓氏笔画排名)等多位全国知名教授作为项目顾问,届时他们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方法,传经授宝。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周凯:
[color=rgba(0, 0, 0, 0.9)]举办本次训练营旨在帮助大家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逻辑,以及评估科学问题价值的方法,从而形成合理的科研思维。科研不完全等同于发表论文,更需要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最终形成科研和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从而有益于事业的长远发展。
医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能力:注重积累和善于思考。理论知识和临床素材的积累是开展科研的基础,而善于思考则有助于形成和解决科学问题。科研本质上是在已知基础上探索未知,因此,牢固的知识框架和丰富的临床素材对于提出合理的科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进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科研就像做菜,要想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首先需要好的想法,然后收集素材,在此过程中精益求精。科研之路漫长且艰辛,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特性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同时不断修正,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持续的动力和激情是科研工作的推进器。
[color=rgba(0, 0, 0, 0.9)]最后,对待科研还要具备严谨、细致的态度。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刚接触科研的同学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因为做实验“太马虎”,导致功亏一篑。
总之,科研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有意义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保持热情,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
[color=rgba(0, 0, 0, 0.9)]蒋琰:
[color=rgba(0, 0, 0, 0.9)]我们国家的医疗和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大家对科研的渴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有不少人想做科研,却由于条件所限,还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很希望有人“带一带”;还有很多人科研开展得不错,希望还能更进一步。而科研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并不是简单地做实验。只有经过良好的思维训练,才能逐步掌握思考、提出、解决科研问题的过程,形成成熟的科研思路。本次训练营的主讲老师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参加训练营和平台的活动有助于大家找到科研的入手点、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科研上常讲,“想法”(idea)最重要。但好的想法和灵感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积淀和积累,包括不断交流、学习、合作、切磋。多向领域内高水平的专家请教,这对自己找到科研想法大有裨益。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过一些弯路。我个人认为,科研需要氛围。“一个人做科研”会很吃力,因为牵涉到很多知识和背景,一个人很难全面把握。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得到志同道合的人适时的指导、帮助。非常希望更多的人形成科研圈子、形成互助的氛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偏好和特长,大家取长补短、彼此协作,才能提高我们整个领域的科研水平。国内特别需要形成这种氛围,这样大家会感觉科研做起来心里更有底。记得刚做科研时,有时遇到专业问题会感觉很无助,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曾写信向国外的教授求助,但反馈很慢。目前,我们科研工作者能方便地在国内寻求很多顶尖专家的帮助,说明我们国内的科研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color=rgba(0, 0, 0, 0.9)]胡付品:
[color=rgba(0, 0, 0, 0.9)]简单地说,项目初衷就是解决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大家从事微生物、检验、感染等工作,日常都很繁忙,为什么仍然需要做科研?这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如果不做科研,就无法解决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做科研,既能解决难题、更新知识、提升专业水准,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所以非常必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临床中发现了问题,想做科研,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们的训练营,就是要教给大家发现问题后、如何进行后续科研工作的思路,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向、机会。比如,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必要时向哪些人士请教、求助等。科研工作者要“见多识广”,眼界要打开,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只与医院的同事打交道是不够的,还要与不同领域、专业的人多接触、交流,因为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长,自己专业很难解决的问题,可能其他专业的人会觉得非常简单。多沟通交流,日积月累,慢慢形成自己的科研想法。给大家几个小建议:第一,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看看行业内各领域的人都在做什么,他们所做的研究、课题,可能会对自己有所启发和帮助。比如参加学术会时,某位专家讲解的正是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听后不但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还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以后发现类似问题时,就知道如何处置和应对了。第二,多看文献,了解自己关心的领域中别人在做哪些研究、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将别人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吸收过来、为己所用。没有人一开始就有好的科研思路和想法的,要么来源于不断积累的科研实践,要么从学术会议和文献中获得。知道得多了,就能懂得别人是怎么做科研的了,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的科研想法。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剧透”:分享思路、方法、工具
[color=rgba(0, 0, 0, 0.9)]“微生物感染与临床检验科研训练营”的第一场培训会,将于2024年5月26日14:00-18:00在线举行。根据三位专家的“剧透”,他们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选取本人最擅长的科研项目分享相关经验。
[color=rgba(0, 0, 0, 0.9)] 640 (1).jpg
[color=rgba(0, 0, 0, 0.9)] 640 (2).jpg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24-5-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感染与临床检验科研训练营,看标题就感觉高大上;
线上会议怎么收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老师线上会议是怎么收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下老师,怎么报名参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收看?老师,关键内容没有给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怎么看?求关键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諼忘忧也 于 2024-5-24 11:08 编辑

帮楼主更新一下直播二维码
直播图片.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