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2214
- 最近打卡:2025-04-28 07:48:01
|
本帖最后由 吴晓梅 于 2024-3-18 09:58 编辑
低中高风险区域出自《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5.1.1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5.1.1.1 划分依据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5.1.1.2 低度风险区域
没有患者存在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5.1.1.3 中度风险区域
有普通患者的诊疗,患者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排泄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病区、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5.1.1.4 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病原体定植患者诊疗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室)、移植病区、烧伤病区(室)等。
5.1.2 隔离要求
5.1.2.1 应明确诊疗流程,洁、污分明,标识清晰。
5.1.2.2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风险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度风险区域的科室宜相对独立成区,收治感染患者区域与采取保护性隔离区域分开设置,宜与中低度风险区域
分开。
5.1.2.3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5.1.2.4 应按照 WS/T 313 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I~IV类环境出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4.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
4.1.1 菌落总数应符合表1 要求。
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 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 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IV 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