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1479|回复: 1

《微生物与感染》稿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微生物与感染》稿约
本刊重点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临床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论著。
本刊刊登的论著必须是高质量、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其他创作类型的文章需结合我国微生物学和感染学科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本学科国家科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高等医学院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以及可供借鉴的其他有关医学微生物学方面的国外新内容进行选题。为了活跃版面、丰富内容,对有关学科的国外新书介绍、书评、会议消息以及其他简讯等也可刊登。
文稿应注意科学性,力求精练准确,文字须通顺。具体要求如下:
一.
论著: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论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文章格式规范,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
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

3.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必须具备以下3条: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者;②起草或修改论著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应由通讯作者负责,列出其所在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E-mail地址。仅参与收集资料、进行一般管理、一般常规检测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

4.
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亦需指定通信作者,并列出其所在单位名称、邮政编码、E-mail地址。

5.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在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每个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以“;”隔开。

6.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
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并应有中、英文对照。图(表)内容及说明性资料应用英文书写。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与宽的比例约为5:7。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利用人像,应征得像中人的面同意。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8.
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年出版)书写。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就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

9.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

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移行。
12.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脚注以引用文献的先后在文中用 “[1]”……注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篇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格式如下:

杂志:作者. 文章题目.刊名.年份,卷:起止页

1.
Sui J, Li W, Murakami A, et al.Potent neutraliz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by a human mAb to SI protein that blocks receptor association.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2536~2541

书籍:作者. 文章题目.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年份, 起止页
2.Roizman B. Multiplication of viruses. An overview.
In: Fields

BN, et al Ed.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 1996,101~111
13.论著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将项目名称及编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例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20229)”,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4.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为打印稿,另一份为复印件。此外,请将电子文稿(文章用Word文档格式,黑白图用Tiff格式,照片需≥250万像素)发至本刊编辑部电子邮箱(wswygr@163.com),并注明“稿件未登记” 。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5.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有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16.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请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打印后与原稿件一并寄回编辑部,以Word文档格式,黑白图用Tiff格式,照片图需≥250万像素,将修改稿的电子文稿﹝文件以稿号加“修改稿”字样命名)发回本刊编辑部电子邮箱(wswygr@163.com),同时请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以备用。


二.
综述:
由题名、署名、正文和参考文献(以近23年发表的国外文献为主)组成。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分析地反映国外医学成果,重点突出,不要有文必录,单纯罗列材料。每篇一般不要超过4000字。为了保证质量,来稿均需有校者,校者应根据原文进行核对,不能以审阅代替,并请亲笔签名。以免为了补签名而往返邮寄,延误时间。校者应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参考文献仅列主要者(不超过30),格式同论文。
来稿一经刊用,即按规定付予稿酬,并赠送当期本刊。
来稿请寄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32。请写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以便联系。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教授:太感谢您了,正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