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不同环境的空气微生物采样该如何做?(P28)
相关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参考答案:
(1)环境分类
①Ⅰ类环境为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采用洁净技术的区域。
②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③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血液净化中心及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④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区。
(2)采样时间:
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采样方法
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Ⅰ类环境)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
A.沉降法:参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表2-3)。采样点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30分钟后盖上平皿及时送检。应有2次空白对照,第1次用于监测的培养皿或培养基做条件对比试验,每批一个对照皿。第2次是在监测时,应每室或每区一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称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立即封盖。
表2-3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I类环境)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B.浮游菌法:可选择6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房间面积>10m者,每增加10m增设一个采样点。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Ⅳ类环境)采用沉降法。采样方法:1,面积≤30m,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离墙壁1m.2)面积>30m,设置4角及中央5点,4角应距离墙壁1m。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距离地面0.8-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口放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15分钟;Ⅲ、Ⅳ类环境5分钟)后盖上平皿及时送检。
(4)监测方法:
1)将送检平皿至36℃±1℃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2)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
问题二、空气或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P27)
相关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参考答案: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对于空气的检查要求为: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等)定期监测,一般建议每季度一次。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监测。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环境物体表面的监测要求为: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与医院环境有关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监测。
对空气和环境物表进行常规监测由来已久,但由于缺乏这些污染对医院感染影响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建议停止进行此类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因此常规监测逐渐被淘汰,我国目前也在不断淡化常规的环境监测。常规监测是指随意的、无目的的监测。但减少或终止常规监测,并不意味着环境微生物监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不重要。在工作中,出于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环境监测更有意义,如评估清洁和消毒措施有效性、评估环境卫生清洁措施改变的影响等。
问题三、消毒效果监测是,如何正确选择中和剂?(P25)
相关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参考答案:
中和剂是指在微生物杀灭实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应根据使用的不同消毒剂选择合适中和剂,监测结果才更准确。不同的消毒剂要选用合适的中和剂,以达到对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对试验用细菌以及其恢复期培养无其他不良影响。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见表2-2.
表2-2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