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回复: 4

探案:顶级抗生素治肺炎, 持续1月仍高热,咋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2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探案:顶级抗生素治肺炎, 持续1月仍高热,咋办?图片
1.jpg

作者:金文婷、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潘 珏



一、病史简介


男性,40岁,湖北人,2016-12-14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热、咳嗽1月余。

现病史:

2016-11初出现发热,Tmax 40℃,伴咳嗽,少痰,11-20外院查血常规WBC 17.8*10^9/l,N%:94.8%,hsCRP:156mg/l,ESR:39mm/h,PCT:22.39ng/l。胸部CT:右肺中叶及两肺下叶感染;腹部彩超:胆囊息肉或结石,右肾萎缩、变小。考虑肺部感染,先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体温高峰无明显下降。

2016-11-25于宁波某医院住院,查WBC:21.3*10^9/L,hsCRP:168mg/l,PCT:37.8ng/m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肥达氏反应(-),血培养(-),HBV-DNA低于检出下限;痰培养:大肠埃希菌。ANA、ANCA(-)。复查胸部CT:两肺炎症伴两侧胸腔积液,右肺中下叶多发小结节。上腹部CT平扫未见异常。心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先后予亚胺培南、莫西沙星、阿奇霉素、利奈唑胺、卡泊芬净、甲强龙治疗,体温曾有所下降后又复升。12-4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较前进展,右胸腔积液增多。

2016-12-7行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炎症改变,肺泡灌洗液(BAL)中未见癌细胞。彩超报告:右侧腋动脉近心段、尺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低回声,考虑栓塞。左侧腋下、双侧颌下及双侧腹股沟可见淋巴结。12-9气管镜BAL培养报告:大肠埃希菌(ESBL+)。停用甲强龙,改抗感染方案: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卡泊芬净。12-10 hsCRP降至9.8mg/l,PCT降至1.5ng/l,复查胸部CT示右肺病灶与前相仿,但左肺病灶增多,双侧胸腔积液增多,停莫西沙星,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仍发热,12-12查hsCRP 129.8mg/l,PCT 5.4ng/l。考虑反复发热原因不明,12-14转入上海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既往史:慢性乙型肝炎20余年,目前服用恩替卡韦治疗中。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服用氨氯地平、倍他乐克控制血压。右肾萎缩10年,右上肢血压较左侧明显降低4年,右上肢动脉搏动消失1年,未进一步诊治。


2.jpg


3.jpg


4.jpg


5.jpg




二、入院化验及检查(2016-12-14)


体格检查:

T 38.6℃,左上肢血压 110/70mmHg,右侧桡动脉搏动未及。右下肺呼吸音低,可及少许湿罗音,左肺未闻及罗音。体重 56kg。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5.33,N 79.1%, Hb 96

炎症标志物:ESR 67mm/H; hsCRP 149.4mg/L; PCT 4.67ng/ml

生化:前白蛋白0.16g/L, Alb 29g/L, Cr 112mmol/L ,余(-)

T-SPOT: A/B  23/30

G试验: 733.4

血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

呼吸道九联、支原体抗体:阴性

肿瘤标志物:阴性

自身抗体:阴性

凝血功能: PT,APTT,INR正常,D-二聚体 3.12 mg/L

血气分析(不吸氧):PaO2 64mmHg,PaCO2 33mmHg,SpO2 93%

血培养(12-15采集): 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培养(双套5瓶)均阴性

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

心超:未见瓣膜赘生物,肺动脉压力32mmHg。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病程,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斑片影、实变、胸腔积液,广谱抗细菌+抗真菌治疗后病灶仍持续进展。同时存在“右上肢血压较左侧明显降低、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右肾萎缩,以及彩超显示右侧腋动脉、尺动脉、锁骨下动脉低回声”等大动脉病变表现。



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已存在多年,与本次“发热和肺部病灶”是否有关?通常临床医生不大会将发病相隔多年的两种情况联系起来考虑。但本例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实验室检查中PCT很高,不能单纯以肺部感染来解释。同时,仔细分析发热情况,病人有几个时段体温明显下降,似乎与使用皮质激素相关。因此,我们倾向于“一元论”解释整个疾病过程。分析如下:



1.大动脉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发热、咳嗽、炎症标志物升高、肺内多发渗出和实变病灶,结合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均为大肠埃希菌,所以考虑肺部感染。患者多发动脉病变显示血管闭塞,提示“大动脉炎”。大动脉炎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肺部感染不容易控制。当然,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也可考虑耐药菌或曲霉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2.大动脉炎肺血管累及:虽然大动脉炎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但是患者使用多种广谱抗细菌+真菌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用皮质激素似乎与体温和炎症标志物下降有关。大动脉炎除了多处动脉闭塞外,可表现为发热、炎症标志物升高,若累及肺动脉可呈现与肺动脉栓塞相似表现。本例如从一元论考虑,大动脉炎肺血管累及,似乎更能解释疾病过程。进一步检查可行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

3.肺部肿瘤性疾病:发热伴肺部病灶,抗感染无效而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下降,还需考虑肺MALT淋巴瘤等可能。但患者双肺病变且进展迅速,伴胸腔积液,为不支持点,肺活检可明确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12-14 考虑大动脉炎,予甲强龙80mg q12h;同时肺内合并曲霉感染不除外,加用伏立康唑200mg q12h。

12-16 全身动脉MRA:右侧椎动脉整体较左侧纤细,显影较淡;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未见显示,伴周围侧枝显示。右侧肾动脉显示欠清。符合大动脉炎。

12-16 血管彩超:右侧颈外动脉起始端管腔闭塞,侧枝血管形成;右肾萎缩,右肾血流显示不清。

因入院查T-SPOT 23/30,考虑结核潜伏感染可能,因使用大剂量激素易致结核活动,12-16起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12-17 体温降至正常,炎症标志物明显下降。甲强龙减量至40mg q8h。

12-19 多次痰真菌涂片+培养均阴性,且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炎症标记物快速好转,曲霉依据不足,故停用伏立康唑。

12-20 风湿科会诊:符合大动脉炎。12-22 甲强龙减量至40mg q12h。12-23 转风湿科予甲强龙40mg q12h*4天后,改强的松50mg qd+羟氯喹100mg bid口服,同时予异烟肼+利福平预防性抗结核,12-29出院门诊规律随访。

2017-1-19 强的松逐渐减量,加用来氟米特 10mg qd,随访肺内病灶较前明显吸收。2017-9-22 停异烟肼+利福平;2017-11心超示肺动脉压力正常(30mmHg)

2017-8-25 强的松12.5mg qd+来氟米特 10mg qd +羟氯喹100mg bid治疗中…

6.jpg


7.jpg

8.jpg




胸部影像学

9.jpg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1、大动脉炎伴肺血管累及

2、潜伏性结核感染

3、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病程,以发热伴咳嗽为主要表现,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斑片影、实变、胸腔积液,予广谱抗细菌和真菌治疗效果不佳,结合患者右上肢血压较左侧降低、右侧动脉搏动消失、彩超示多处动脉闭塞、右肾萎缩,入院后全身动脉MRA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右侧椎动脉纤细,右肾动脉显示欠清;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体温平,咳嗽症状好转,炎症标志物下降至正常,复查胸部CT病灶病灶基本吸收,故考虑大动脉炎伴肺血管累及诊断明确,合并肺部感染可以除外。



六、经验与体会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血管炎,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10-40岁,亚洲发病率最高。大动脉炎主要累及大动脉如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也可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叶段肺动脉等主要分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可以有肺血管受累为首发表现,早期累及肺动脉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肺栓塞、肺结核及肺炎。由于自身抗体检测ANCA通常为阴性,不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往往被漏诊、误诊、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时,肺部影像学可表现为胸膜下或叶间裂的片状或楔形磨玻璃影和实变,与肺动脉栓塞相似,但大动脉炎引起的病灶有游走性,肺动脉CTA无肺栓塞证据,多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叶段肺动脉多发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部分伴支气管动脉侧枝形成。

对于发热合并肺部病灶怀疑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抗感染药物效果不佳时,应拓宽鉴别诊断思路,考虑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如风湿性疾病累及肺。本患者在外院诊治过程中,临床上曾关注到患者多处动脉闭塞,但未从“一元论”考虑疾病,未将肺部病灶与动脉闭塞相联系。本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当临床抗感染效果不佳时,一方面需考虑耐药菌感染和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另一方面应同时考虑酷似肺炎的非感染性疾病即“类肺炎”的可能性。

近两年多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收治了大量“类肺炎”病人,包括不少风湿性疾病累及肺部的患者(如大动脉炎、ANCA相关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SLE),以及脂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征、多种类型的淋巴瘤、甚至肺炎型腺癌等,积累了不少成功的诊断经验,深感“类肺炎”鉴别诊断的艰难,呼吸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性等医生,需要关注和重视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是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作为辅助用药,早期患者的动脉狭窄可能逆转,缺血相关症状亦可改善。但一旦血管内形成纤维组织或出现血栓形成,则血管对该治疗的反应可能不理想,本例患者先前的肾萎缩很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本次发病,该患者大剂量皮质激素使用后发热症状迅速缓解、炎症标志物迅速下降,后期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肺内病灶基本吸收,推测肺动脉累及可能为早期活动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阻止炎症病变的发展,未致肺动脉狭窄及肺动脉高压形成。近期该患者门诊随访,心超示肺动脉压力正常。



参考文献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09), 798-80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603-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