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第三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第四版)
病原学特点 直径 50~200nm 直径60-140nm
新增内容: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 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 Vero 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流行病学特点 无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新增内容: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实验室检查 新增内容: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 无变化 无变化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临床表现 无变化 无变化
疑似病例诊断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3条)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3条中的任意2条)
确诊病例 无变化 无变化
临床分型 重症病例
危重症病例 新增内容: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取消内容:肺部影像学显示多叶病变或 48 小时内病灶进展>50%;合并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危重型无变化
鉴别诊断 无变化 无变化
病例发现与报告 新增内容: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呼吸道或血液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尽快将疑似病人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治疗 新增内容: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日,每日2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考虑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中医治疗 有变化(详见四版方案)。
解除隔离 无变化 无变化
转运原则 新增内容: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
医院感染控制 新增内容:严格遵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要求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