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5|回复: 9

[转帖] 内镜微生物监测必备神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来源: SIFIC感染科普笔记发布人:王小虾

演讲嘉宾丨陆烨

演讲题目丨内镜微生物监测方法新进展

整理丨张美丽

责编丨王超/许缤

来源丨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前言:随着医学的进步,内镜已经成为重要的诊断治疗工具之一。而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将对患者的安全及造成直接影响,为防止内镜消毒不彻底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来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陆烨主任作了精彩的诠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镜相关医院感染事件

  • 报道:有2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死于从污染内镜获得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医院2月28日官方声明他们已经通知可能暴露于细菌的另外179名患者。

  • 调查发现:即使按照厂家的建议常规清洗内镜,虽然能去除其它类型的细菌和病毒,但是不能完全去除CRE。

  • 美国FDA发布警告:内镜结构复杂、部件极小,极难清洗和消毒;即便是完全按照规定程序加以清洗,内镜上仍有可能残留病菌。



有机物碎片,生物膜形成,影响消毒质量!





对于目前内镜的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来自专家的共识

  • 内镜的内腔表面在检查治疗中容易损伤;

  • 难以去除的清洗剂或润滑剂;

  • 依赖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对脏内镜进行清洗;

  • 使用污染水进行漂洗(比如说,管路维护不善,管路脏,或水过滤系统维护不善);

  • 没有彻底干燥,内镜没有在通风柜里进行存储;不带手套或使用脏容器转移内镜;

  • 省略了清洗、消毒某些步骤;

  • 没有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维护,没有及时监测清洗消毒设备的有效性等;

  • Michelle Alfa研究表明内镜重复使用会导致碎片的逐渐累积,最终导致消毒失败。


各国是如何进行内镜微生物残留监测

欧洲消化内镜学会-欧洲胃肠病和内镜护理学会(ESGE-ESGENA)关于内镜清洗消毒处理过程后的质量保证:微生物监测测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侧重的是整个过程:内镜每条管道、外表面、供水装置、最终漂洗水等。评价主要针对内镜上的各个关键部位和过程中和处理环节。


美国、德国、埃及和巴西等国均表示需要采用滤膜法!



什么是滤膜法--《药典》

利用体积差异分离洗脱液,将洗脱液中的微生物富集、截留于滤膜上,提高检出率,更能准确评估价微生物残留。目前普遍采用贴膜法。


滤膜规格选择的原则: 《中国药典》中要求“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孔径不大于0.45μm  ,直径约为50mm


滤膜过滤系统可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单通道是将洗脱液注入漏斗内,底座是一个抽滤泵,增加洗脱液通过滤膜的速度。多通道的是一个抽滤泵连接多个漏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医院内部提供的数据和CDC数据有出入?

  • 医院内部监测:依据2004版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方法,采样仅抽取样本的1mL,推论1ML代表全部10ML含菌量,剩余洗脱液9ml一般被丢弃。

  • 疾控中心监测:依据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方法,则准确收集了50ml洗脱液。



执行方法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2016年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WS 507-2016)要求:

监测方法应遵循GB15982的规定

微生物采样工作前的准备


要求

  • 采样前应根据方案要求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

  • 采样容器应洗涤干净,并高压灭菌。烘干后在2周内使用。

  • 微生物样品采样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要时在酒精灯前操作,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

  • 现场采样时应按方案要求,注意收集并记录监测表上内容。

  • 微生物样品均应培养基、采样液、稀释液等设阴性对照。



采样液

  • GB15982-2012A5.3.3 消毒后内镜: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

  • GB15982-2012 A.6.3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



中和剂需现配现用,不建议购买成品中和剂。(因成品中和剂中含有防腐剂)

采样物品

50ml收集瓶,推荐带螺口可高压的玻璃容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滤器需要灭菌的物品:滤膜、漏斗、夹滤膜用镊子等需与洗脱液接触的部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采样的步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重力回收液体,流动缓慢,洗脱率低;普通环境,敞开容器回收洗脱液,污染风险高;过滤时开放,二次污染;腔体液体残留;采样人员至少2人。。提倡选用封闭式采样器采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采样液接种

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  15mL~20 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意事项:移开贴膜动作要轻;注意液体外溢;管路的清洁消毒。


滤膜受环境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若贮放不当,易发生卷曲、收缩及拉伸强度变化及受挤压破损、变形等,从包装中取出后不宜于未固定的情况下于环境中久放,防止收缩/舒张/卷曲。


菌落计数

  • 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

  • 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 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

  • 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f 为滤膜上菌落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怀疑管壁内有生物膜时如何采样?

通过无菌毛刷刷洗, 能够通过降低污染物与基底之间的黏着力而发挥作用, 只有经过明显的外力作用才能有效清除生物膜。无菌毛刷通过内镜后剪下刷头连同洗脱液一起送检。

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频率

  •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 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

  • 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致病菌检测

  • C.4.1应在可疑经软式内镜诊疗操作导致感染时进行检测。

  • C.4.2检测方法

  • a) 如果采用倾注法检测,在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的同时,取混匀的待检样品0.2ml,分别接种于90mm血平皿、中国蓝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置 36℃±1℃温箱培养 48h,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并进行感染菌株的鉴定。

  • b) 如果采用滤膜法检测,用接种环取培养后滤膜上的菌落,分别接种于90mm血平皿、中国蓝平皿和SS平皿,置 36℃±1℃温箱培养 48h,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并进行感染菌株的鉴定。


内镜用水检测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二部

  • 4.10.2检验方法:取本品不少于1ml,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处理,采用R2A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不少于5天,1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少于100cfu。

  • 为什么选择R2A培养基而不选择普通培养基?因为其有利于刺激受损细菌和对氯有耐药性细菌的生长。




无菌试验

需要有标准的洁净实验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洗脱,取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CFU/cm2),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感悟

通过陆烨主任的祥细讲解,明白了内镜清洗消毒监测的相关规范与要求,质量监测必须严格遵守规范,做到每条内镜每年不少于一次的频率,采样、培养方式要遵循规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降低内镜相关医院感染。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9-9-21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收藏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1 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内镜清洗消毒处理,保障医患安全,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3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