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与妇产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一、 事件发生经过:2019年7月23日14时左右,接到我院骨科医生报告骨科3例一类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14时20分,感控科主任、护士长立即到骨科进行了调查;我院在院长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立即启动了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医院感染暴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会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部门与科室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讨论。
立即采取患者单间隔离、空气、物表擦拭消毒、做好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相关科室的环境、物表、无菌物品、手术器械、手术间的相关物品的取样培养等措施。
截止7月24日共收到5例骨外科医院感染报告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病情情况、各项辅助检查,结合已进行的各项侵入性操作,分析判断有2例患者确诊为医院感染(其中二例为表浅切口感染,一例为泌尿系感染),有一例患者因入院时开放伤口且污染严重,不能确定医院感染。一例排除医院感染诊断。(否定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7月26日又接到妇产科病房医生报告6例近期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病情情况、各项辅助检查,结合已进行的各项侵入性操作,综合分析判断(因两例患者患有低蛋白血症、一例贫血、一例糖尿病导致切口疑似脂肪液化,6例均不能确定为医院感染病例,否定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前期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合并专题讨论。
二、调查情况:
1、患者男、74岁,7月13日以①左粗隆闭合性骨折②高血压入院。于16日10:00在手术室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应用五水头孢唑林预防感染,并根据培养结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感染,换药操作均由主管医生进行。当日患者体温37.2℃。18日行切口分泌物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诊断为表浅切口感染。
2、患者女,73岁,于6月30日以左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入院,合并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7月10日行切口复位内固定术,三类手术切口。于7月20日切口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初步诊断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根据药敏,静脉应用五水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
3、患者女,83岁,于7月11日以①双下肢动脉栓塞②左小腿坏疽入院,合并糖尿病,肺感染、低蛋白血症。7月15日行左下肢膝关节上截肢术,术后痰多,应用头孢西丁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由于患者入院时合并有肺炎,未行痰培养。现切口略红肿,少量半透明渗出,不能确定为医院内感染。
4、患者女,67岁,于7月11日以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入院。7月19日行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现切口周围大面积红肿,少量渗出,尚不能确定为医院内感染。7月16日因泌尿系感染应用头孢西丁抗感染。
三、原因分析:由医院感染委员会、院长、主管医院感染副院长、后勤院长、感染监控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设备科主任组织召集骨外科、手术室、检验科,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感染发生原因:
1、 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原因:
①  患者手术时有肢体复位的操作,可能有最大无菌屏障被破坏的可能,存在细菌侵入手术切口的可能性。
②  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也有可能与患者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有关。
③  一次性无菌沙方厂家的灭菌可靠性问题。
④  术后在病房换药时,空气质量问题。
⑤  手术室环境、空气质量问题。
⑥  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和手卫生不到位等。
积极控制糖尿病、治疗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
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分析:最可能的环节为:一次性无菌沙方在有效期内包装涨袋问题有关。
2、患者泌尿道感染原因:
① 患者老年女性、易发生泌尿系炎症。
② 术前泌尿道插管侵入性操作有关。
③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和手卫生不到位。
④ 积极控制糖尿病、治疗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
以上因素均为感染的危险因素。
针对以上2例患者不同细菌医院感染的情况,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首先积极隔离治疗3例感染患者,实行严格的分组护理,根据药敏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2、该5例患者所有使用的物品固定专用,使用后严格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对患者周围环境每日2次消毒并加大消毒剂浓度(1000mg/l含氯消毒液),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4、对患者的引流液、尿液等体液严格消毒后倾倒,避免容器消毒。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范,防止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7、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患者安全。
8、做好患者手术切口及周围的保护,尽量缩小周围环境污染,认真消毒门把手、床头柜。
9、隔离房间物表、地面消毒清洁工具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0、刀口敷料、换药的沙方、棉球、刀口垫等交供应室灭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