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了帮助更多从事院感工作的医护人员更快、更多地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感控小蜘蛛特意推出“岗前培训 ”版块,后期会在每周进行更新。
今天的主题是“抗菌药物基础知识整理与小测试”,每周几小问,累计大学问,一起来学习吧!(文尾有免费小测试哦)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是什么?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结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 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级: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使用级略高。
(3) 特殊使用级:是指某些用于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指征有哪些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4、哪些清洁手术可以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5、《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部分内容与相应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相矛盾,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临床医务人员按哪个执行?
从科学角度而言,目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国际权威指南推荐:大多数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术前一次给药即可,手术时间长达3小时及以上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者术中追加一次,总疗程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仅心脏等少数手术推荐预防用药时间为48小时。
因此个别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推荐更长时间的预防用药是不正确的。同时应特别强调手术预防用药不是万能,加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消毒、无菌操作及保温、血糖控制等预防感染的其他措施尤其重要。
从行政权威角度而言,《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规定高于各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因此,当要求存在冲突时,应以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为准。也积极倡议专业人员从自己角度出发,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从科学角度探索手术预防用药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尤其是对预防用药并不明确的手术更应该如此,建议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6、哪些I类切口手术患者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I类切口手术野为手术无菌部位,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 手术范围大,组织损伤较大出血量超过1500ml、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7、 如果抗菌治疗有效,能否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降低抗菌药物DDD?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院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指征,减少不必要抗菌药物使用。
(2) 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疗程,避免预防用药适应证过滥、疗程过长。
(3)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应用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例如碳青霉素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剂等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4)力争病原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要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因为病原治疗较经验治疗更少需要联合用药、可以更少药物获得有效治疗结果。
(5)应按照病情轻重程度,以及药品PK/PD参数,合理使用药品剂量及用药次数,可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6) 抗菌药物工作小组应向全院医生提供医院处方集中所有抗菌药物的DDD信息,便于医生处方时参考。必须注意的是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使用,应避免为达到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的而减少抗菌药物剂量、缩短疗程等本末倒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