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川页 于 2019-7-15 09:41 编辑
普及一下臭虫知识
1、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类群。根据报道全世界有臭虫90多种,但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与人类有关的种类较少。又称壁虱、木虱、床虫、扁螂等 •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仅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2种。
•两种臭虫形态相似,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前胸部形态:
温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深,两侧角较宽
3、生活史:
4. 吸 血 •雌、雄虫成虫和若虫均吸血,吸血时间多在夜间。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
•吸血时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此种涎液对人体有刺激性,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
•若虫初孵后,即能吸血,每次吸血需5~6min。
•臭虫很贪食,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h吸血一次。
•成虫每次吸血大约持续10~15min,吸血时,一般不爬在皮肤上,而是停在紧接皮肤的被褥、衣服或家具上。
吸血前后对比 5、 活动规律 •臭虫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 •臭虫活动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 •臭虫每分钟爬行1~1.25m,而幼虫只有0.2m; •环境对臭虫活动影响很大.它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湿度为55%~60%。 •臭虫的活动高峰出现在熄灯后1~2h及黎明前。 •臭虫喜群居,并可随衣物、行李而到处散布。 6、 栖息场所 臭虫主要栖息在室内的衣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被褥、草垫,席床等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臭虫栖息处常有许多棕褐色的粪迹。
臭虫居家藏匿图
7、防治 上世纪初的病媒生物防治知识和药品器材都不丰富,但专业人员仍然遵循综合防治的理念,突出环境治理,充分发挥物理防治方法的作用。 在实践中总结出环境治理以“封、嵌”,物理方法以“挑、晒、烫、诱、捉”,化学防治以“毒”和民间偏方“辣”的“10字”防治措施。 对查见的阳性户实施“早发现,早治理”、按照“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药物”和“灭一片、清一片、巩固一片”的原则进行治理;以“查遗补漏、追踪调查”和责任到人的约束机制进行等巩固,这种方法在现时防治工作中仍有鉴借价值。 一旦臭虫建立了种群,使用物理方法是很难达到清除的目的,此时需要使用化学法。在处理前,应注意合理选择药剂。 •臭虫控制中,使用杀虫剂是重要的措施。
•目前国内经常使用的控制臭虫的药物有倍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药物种类单一;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类18种杀虫剂用于臭虫的控制,国内大多没有应用,缺少现场药效评价。
•而且国内登记用于臭虫控制的杀虫剂只有5种,可选用的药物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