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9|回复: 3

[转帖] 医改“厦门模式”探访:大医保 大重组 大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0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前,各地新医改百舸争流,厦门财政在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引导下,新医改工作屡有创新,如被称为“厦门模式”的全民医保,是覆盖城乡及外来人口一体化的大医保;创造性地实施医疗资源大重组,三级医院接管社区医院;建立覆盖全市大多数人口和医疗资源的大网络,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等。  
  
不久前,记者到厦门近距离探访了这里的医改。
  大医保 民医保,城乡一体化
  “我们俩看病能报销,没想到的是,孩子也能参加未成年人医保,这下心里真是踏实了。”已在厦门务工6年的何先生,说起厦门的医保,满怀感慨。他于去年年底参加了医保,今年因肠炎住院,花了5000元,报了3000元。他说,全家的医保算是他“最后的担心”,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全家就准备在厦门安家了。
  厦门是一个岛屿城市,外来人口占30%以上,他们的医保问题可以说是厦门医保工作的“试金石”。令人欣慰的是,7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目前都已应保尽保。同时,农民工夫妇只要有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交社会保险,其未成年子女即可参加医保,享受和本地孩子一样的待遇。
  之前,厦门已经将中小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逐步纳入医保,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在厦门成为现实。
  “对于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医疗、教育、出行和住房问题,财政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给予保障。”厦门市财政局局长黄强表示。
  2006年11月,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将具有本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类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时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8岁以上在校生,纳入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从而从制度上扫除了“医保死角”。
  2008年,该市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决定从2008年7月1日起,在推行全民医保的基础上,将未成年人及农村居民的总筹资额由每人每年130元统一提高到240元,其中财政补助190元。同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监管、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模式,转变为统一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医保”体系。
  “厦门的医改在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说起医改,厦门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黄维津颇感骄傲。他告诉记者,厦门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全民医保,被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厦门模式”。
  “制度的保障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财政在给予资金保障的同时,还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出发,积极参与医改制度设计。”黄维津举例说,在制定未成年人医保方案时,财政部门认为,未成人医保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大病保险,因此统筹的50元放在个人账户作用不大,统筹使用更能提高效率,最终意见被相关部门采纳。
  在财政资金的有力保障下,厦门市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全岛220万常住人口中,88%的人口参加了医保。
  大重组 三级医院带社区医院
  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多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医疗资源不足和不均是最重要的。实现全民医保后,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成为厦门市重点关注的问题。厦门通过创造性地推行“医疗重组”,短短一年时间,各社区的门诊量近乎翻番。
  据了解,厦门的“医疗重组”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职能进行分离,组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分两个机构。前者由财政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后者与三级医院进行整合,实行“捆绑式管理”。二是取消二级医疗机构,即区级医院,把部分医务人员扩充到社区医院,提高社区医院诊疗水平。
  在厦门市第一医院分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卢院长看来,“捆绑式管理”就是两家人变成一家人。“托管的社区医院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科室,人财物都是由总院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目前,厦门市内15个社区分属3家三级医院,其中厦门市第一医院托管7家,中医院托管4家,中山医院托管4家。
  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关键是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为调动大医院接管社区医院的积极性,鼓励优势资源下沉,厦门市财政对社区门诊每人次补助11元,而三甲医院只有3.5元。同时,对所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行标准化建设,每个中心在原有基础上按1000平方米标准进行改造或扩建,财政部门对所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场所租购和装修费用给予全额结算,并对每个中心安排1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此外,还对社区医院实行免挂号费;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优惠差率销售;降低医保统筹自付比例,一般比大医院低7-13个百分点;检查、检验、治疗等费用均照一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执行。医院减收的费用,由财政进行补贴。
  “你要问我具体多少医务人员,我还真不好说,因为我们中心的人员与总院之间是相互流动的。”面对记者的问题,厦门市第一医院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任谢小平表示。他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月,社区都会有医生或护士到总院去培训,而总院也会派医生下来,有专家过来坐诊一两天的,也有半年、一年都在这里的。他自己也是从第一医院过来的。
  在该中心,记者看到,修葺一新的服务大厅窗明几净,全科、内外科、骨科等科室一应俱全,患者人数不少但井然有序。
  “我原来就老去第一医院找王大夫看病,现在她到这边来,我也跟过来,而且这里离我家很近。大医院看病最少得一个上午,这里不用挂号,直接在这儿等医生。今天等了半小时就看上病了。”骨伤科室内,前两天不小心摔断胳膊的曾大叔,一边跟记者聊一边把受伤的胳膊伸给大夫王宝月。
  “三级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的收费,这就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病人增加的秘诀。”厦门市卫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医疗重组”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社区医院门诊量近乎翻番。像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每天的接诊量就近千人,每月能给老百姓节省15万元左右,这实惠都是看得见的。
  “只要是给老百姓实惠,财政从来‘不差钱’,但也要坚决杜绝乱开药、过度诊疗行为,并从制度和机制上加以完善。”黄维津说。财政每年都会推动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招标选定会计中介机构进行稽查,建立第三方稽核机制,重点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审计,加大对违规违纪医疗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规范诊疗行为。同时,建立公益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健全内生运行机制,严格成本核算,并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此外,还通过建立一线医护人员收入分配和奖惩机制,促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诊治水平。
  大网络 健康信息系统便民惠民
  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患者实现分流的同时,一张无形的网络却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患者能够在大小医院之间方便自如地转诊,医疗资源也通过这一网络实现优化配置。
  “你看,有了这张卡,我去哪看病都不用带病历,卡里什么信息都有,很神奇。而且挂号、交费时也方便,把卡给工作人员,不用再问姓名、药名什么的,节约很多时间,非常方便。”在中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正等候看病的卢大爷扬着手中的健康卡向记者介绍道。
  “他说的健康卡‘神奇’功效,其实是一个信息系统,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谢小平介绍说。该系统为所有厦门市民建立了一套从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它包含了社区建档、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体检、临床就诊、医学影像、自我保健等功能模块,是目前国内最为详细的健康档案。
  更“神奇”的是——在谢小平看来,健康档案还打破了医院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减轻病人负担。
  他介绍说,厦门有多家医疗机构,由于利益关系,信息无法共享,市民即便有医保卡,换一家医院看病,也得重新办就诊卡、病历本,甚至一些检查也得重新做,从而增加了许多费用。而有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之后,联网的各医院医生,都能调阅患者电子病历,而且全市3家三甲医院的医学影像也能共享调阅,节省了成本。据测算,仅2008年,该系统就为患者避免重复医学检查并减轻费用负担2100万元。
  但黄维津认为,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更关键作用在于加强监管。以往医生开什么药,一般很难监控,而现在,所有处方信息上网公开,什么病什么药开得最多,都处于监督之下,从而规范医生行为。通过该系统还可以进行电脑分析,哪些病用什么药最多。这样一方面可以科学监管疾病趋势,另一方面可对所需大量药品进行集中采购,实现阳光操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已建成市民电子健康档案100多万份,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0%。全市36家主要医疗单位都已实现联网,占全市医疗资源的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地区的走在前面了,学习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经验,但能否全面展开还须各级领导、部门的调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在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就是社会保障工作没有满足平民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导致人人谈医色变。在现在中国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中国要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决不能照搬他国模式。无论是厦门模式也好,外国模式也罢,都是与本国、本地其他的社会保障项目相配套的,并且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都存在其各自的弊端。中国目前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基本国策是坚决不能动摇的,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无所谓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强大了,才能使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的需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要关注百姓的需要,维持百姓的生活。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福利水平,而且有利于保持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稳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个保障系统的发展都不平衡、不尽完善,有待提高充实。各个社会保障系统之间都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只有所有社会保障系统都完善了,社会保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来满足全民的需要。
  中国要实现21世界的全面发展、伟大复兴,必须要立足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最终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