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廖丹
编写:韩玲样
审稿:陈文森
当地时间5月3日,巴基斯坦官员表示,因拉尔卡纳一名医生被怀疑使用受到污染的注射器,导致至少9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其中包括65名儿童。警方已逮捕这名医生,并称该医师自身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但涉案医师Muzaffar Ghanghar否认警方一切指控,称自己此前没有感觉到感染HIV的任何状况,如果自己知晓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会立即去治疗。
这起HIV暴发事件的真正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巴基斯坦一名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官员Sikander Memon称,接下来会做深入调查。
如果调查证实是重复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而造成感染暴发,我们不得非常遗憾的说,又是注射器惹的祸!
此类事件在巴基斯坦已经不是第一起,2018年3月份,该地区一个仅有3000名居民的村落也曾发生过一起艾滋病暴发流行,有204名确证的艾滋病患者,传播的原因为当地一名医生在多名患者身上重复使用注射器。
注射器具的规范使用与药品配置、注射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药品、正确处置锐器都是安全注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注射在预防医源性血源性病原体传播中,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折不扣且持之以恒执行的关键控制点。而注射器具的规范管理更是不容忽视。
关于注射器具的管理,应谨记以下几点:
所有注射操作时,应一人一针一管。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输液装置、注射器及其针头等不得重复使用。
留置针封管、胰岛素注射、药物过敏试验、免疫接种等操作也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得只更换针头而不更换注射器。
强化CT诊断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各种静脉、肌肉注射药品应尽量做到单剂量注射,多剂量无法避免时应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注射前查看注射器具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漏气,包装是否完整。疑似被污染的注射器具不得使用。
在巴基斯坦这起艾滋病暴发事件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即警方指控涉案医师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那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可否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呢?
截至目前,我国相关规范、指南关于血源性病原体(HIV、HBV、HCV)携带/感染者是否可从事医疗工作并未提出明确建议。2010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协会(SHEA)发布了一组管理感染HBV、HCV及 HIV的医务人员的指南,指南建议:
当HBV-DNA循环血液病毒载量<10^4GE/ml、HCV循环血液病毒载量<10^4GE/ml、HIV循环血液病毒载量<5*10^2时,对于从事诊疗工作,不予限制;但应加强检测,2次/年,以证明病毒载量保持低于推荐的阈值。
当HBV-DNA循环血液病毒载量≥10^4GE/ml、HCV循环血液病毒载量≥10^4GE/ml、HIV循环血液病毒载量≥5*10^2时:
①不应参与明确由经血传播风险的操作,如普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等手术操作。
②参加其他可能接触患者不完整皮肤及粘膜的操作,以及任何针对患者开展的需要佩戴手套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均应佩戴双层手套,必要时在操作中经常更换手套,特别是当操作会损坏手套的完整性时。
③对于从事血源性病原体传播风险极低的操作如常规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不予限制。
安全注射
作为患者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暴发事件,警钟长鸣。
最后,希望伤害离我们越来越远, 希望巴基斯坦艾滋病事件,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