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6|回复: 5

医务人员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2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主要有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胃、军团菌感染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如甲型肝炎、伤寒、沙门菌感染、细菌性痢疾,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1V)等;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疱疹病毒感染、多重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性接触传播疾病等。
(一)一般预防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大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医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力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生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类毒素。①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②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杂菌不易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③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的半衰期短,不超过25日,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①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的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②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的预防制剂,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③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内注射白喉抗毒素10003000 U,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索。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疫苗接种仍是我们预防传染病的有力武器。除传统的减毒活疫苗、灭活全菌苗外,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发展重组蛋白、复合疫苗、假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及口服疫苗等。
(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沲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肺结核,其他非典型肺炎如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肺炎,流感,炭疽,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医务人员的一般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做好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隔离工作,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隔离和治疗。
2.医务人员在进行呼吸道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如护目镜、面罩,其中特别强调口罩的选用和正确使用。
3.在给每个病人治疗前后,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以及不同部位的治疗护理操作前后,均应进行严格手卫生。必要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4.注意病房的通风,特别强调自然通风的对流,保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在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5.在无人的情况下,空气的消毒采用紫外线灯照射,也可用0.2%0.5%的过氧乙酸喷雾。在有人的情况下,可定时使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灯简式循环风消毒器。
6.呼吸治疗装置应做到一次性使用,如重复使用物品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使用后的治疗装置应及时清除污染物,初步消毒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
(三)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其他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EB病毒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丁型肝炎病毒(HDV)、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病毒(TTV)性肝炎等。医务人员的一般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对血液和体液采用普遍预防性措施。
2.制订出适合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的计划,内容包括:①主要血源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②感染控制措施的适用范围;③防止感染传播的程序和措施;④普遍预防的内容和基本原理;⑤用于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控制措施;⑥暴露后的应急处理;⑦工作人员和病人血液的常规监测;⑧感染控制计划的制定。
3.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①当皮肤与或可能与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黏膜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②当存在血液或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腔或其他黏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③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水龙头应采用脚、肘或膝控制式开关;④正确处理锐器;⑤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他手工操作;⑥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吃喝、吸烟和化妆;⑦不得将食物和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不得用手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⑧凡与血液或感染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⑨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气溶胶的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进行;⑩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应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或其他处理;离开工作场所时脱下的防护服应放在特定的区域或容器内保存、处理、消洗或去污;被污染的衣物也要特殊标明,以引起洗衣者的注意。
4.暴露后的处理:医务人员要严格坚持消毒隔离制度,若遇到意外应注意:①任何已知的暴露均应上报和登记;②如工作人员手部接触到病人的血液或体液,甚至操作时不慎皮肤被刺伤,应立即处理,采用一挤二冲三消毒的流程,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③血样品和废污水溅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④实时并追踪血清学病毒抗体或抗原检测结果。
(四)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接触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轮状病毒以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医务人员一般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医务人员应做到早期发现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服务行业人员,尤其是从事餐饮行业者,应定期调査细菌性痢疾、伤寒等带菌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
2.对与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医学观察,从接触日算起,在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观察是否发病;②留验,在相出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限制其活动,在指定场所进行诊察与检验;③检疫,对烈性传染病接触者在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进行隔离观察;④某些肠道传染病接触者可给予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3.对于肠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做好饮水消毒,不喝生水;②食物应煮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做好餐具消毒,必要时实行分餐制;③消灭苍蝇、蟑螂,并防止沾染食物;④病人大便要消毒,并防止污染水源。
4.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措施包括:①一般措施包括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营养条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②进行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等,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甲型肝炎疫苗、霍乱菌苗等;③进行被动免疫,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防治疾病,如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预防甲型肝炎。
(五)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角结合膜炎、多重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与感染以及其他接触性疾病等。医务人员一般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按统一操作规程进行监测,早期检出带菌者,医院应加强对新入院及易感者的检査。
2.病人要收入隔离病室,同种菌感染的病人可同居一室,不同病种病人也可同居一室,但均须床旁隔离,并由指定专业人员护理。
3.对医务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掌握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注意戴手套,穿隔离衣,注意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检査每一病员前后必须严格手消毒,污染物品应消毒后弃去或装袋标记送消毒。
4.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
(六)其他预防措施
1.全民教育
(1)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重视:传染病是人类的一大公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灭。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面临的任务极其复杂而艰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务必高度重视。对新发传染病和老传染病复燃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挖掘其发生规律,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并通过科普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传染病与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不良性行为和嗜好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法律知识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和个人修养,使之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遵纪守法,讲道德,讲文明,讲卫生的公民。
(3)身心健康提高抗病能力:改掉危害社会、影响他人、损害健康的性乱行为和不良嗜好,培养自己积极向上、有备无患的良好心态去迎接和抵御疾病的挑战。
2.加强对传染病研究:目前对传染病研究偏向于病毒性肝炎,学术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尚不能适应新传染病快速出现的需要。进行病原体来源的研究和病原体全基因序列的研究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疫苗开发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还需要进行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人类学及卫生行政政策的综合研究。
3.建立健全全球监控系统:虽然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疾病控制中心,美国以CDC为中心建立了应对传染病的国际合作机构,但全球性监测系统仍然不完善,不平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和疾病监测能力还落后,需要国际组织去扶持和帮助,以便形成国际性快速反应能力,在传染病到来之前进行预测和干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4 1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