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遏制细菌耐药 国家对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团队提出了新要求
2019-04-08 A-A+
抗细菌真菌感染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
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12号),在内容上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明确提出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那么,国家卫健委为何做这一要求呢?本文将从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及做了相关要求后对规范抗菌药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做逐一阐述和分析。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当前医疗卫生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我国在规范抗菌药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从2004年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到2011年国家提出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及2012当时的卫生部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简称84号令),以及之后每年陆续出台的要求或指导性文件等,在经过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多年的不断努力下,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用药行为不断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的下降,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发现,由于地区间、医疗机构间抗菌药物管理水平不一致,资源分配不均匀,缺乏精细化管理,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因素,我国目前抗生素使用现状仍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不一,个别地区、个别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指标高于全国水平,甚至高于国家规定的管控标准,一些基层、偏远农村地区,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2.总体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但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相对较高,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含酶抑制剂、三代头孢菌素等各项指标逐步上升,个别品种用量增长较明显;
3.一些共性问题如无适应证用药、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疗程、剂量、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用药问题大量存在,部分医院预防用药比例居高不下,预防性使用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的原则不符;
4.个别医院特定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本地区检出水平,加之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医师对当地细菌流行趋势不了解、没判断,多依据经验用药,专业培训不足等。
鉴于以上现状,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国家卫健委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那么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细菌真菌感染是一类特殊的疾病,可发生于医院临床各科室,因病原体诊断困难等因素造成许多细菌感染采用经验治疗,加之由于各科室病种不同或者患者的年龄结构等差异,不同医师对感染的认知不一,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由于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或规范,以至于容易出现抗菌药的滥用及细菌耐药性的上升。另外,由于我国从事细菌真菌感染治疗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虽然自2004年卫生部下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以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了感染科,但大多数医院感染科以主要是收治传染性疾病如肝炎、流感、结核、手足口病等,而专门收治细菌真菌感染的病区很少,甚至对于一些疑难危重细菌真菌感染、耐药菌感染、医院感染,许多医院尚无具备会诊能力的感染病专科医师,同时对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建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就是当下迫切需解决的事情。
在当前抗菌药物的形势下,细菌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重症感染,开展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很有必要,也确实需要一批具坚实理论基础及实战能力的感染病专科医师从事该类疾病的治疗。
另外,因为细菌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涉及多学科,细菌感染的病原诊断困难,所以加强与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的沟通,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的软件及硬件建设显得特别重要。在必要时同样也需要临床药理学及临床药学专业人员能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提供支持。
抗细菌真菌感染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临床医师必须与其他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医学影像、病理等学科的密切交流、协作,方可提高细菌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诊断水平。
近年来,全国已陆续有医院先后开设了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的感染病病区或设立感染二科,这是一种形式,也已经取得的一些好的成效。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诊疗水平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有利于遏制耐药菌的播散,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特别是外科预防用药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