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T 2005-2017年主要标本占比变迁结果显示:血培养标本正在逐步上升。
三、“发现病原菌”的能力及其重要性
1、直接镜检(非常重要)
观察细菌动力、真菌菌丝。
2、染色镜检(微生物人员基本功)
(1)根据申请、标本类型及可疑的病原菌种类选择正确的染色方法;
(2)对痰标本应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判断标本质量,观察细菌分布;
(3)至少每周用已知的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进行一次质控(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1次,则在实验当日进行质控)。
3. 案例分享
治疗
诺卡菌肺炎《热病》推荐首选SMZ+IPM(亚胺培南),免疫抑制者6个月
入院后经验治疗:LEV(左氧氟沙星)、TZP(哌拉西林/舒巴坦)。
病原学治疗:IPM+SMZ+氟康唑。
转归
WBC:8.49*109/L,N 72.2%,痰培养未查见诺卡菌。
诺卡菌鉴定要点:
生长缓慢,“咬”琼脂。
免疫抑制者,呼吸道、外伤入侵。
四、微生物室自身能力建设
(一)传统微生物检验
病原体分离鉴定(金标准)+药物敏感性试验——3-5天。
传统微生物检验遇到的困惑:
临床在得到最终鉴定、药敏报告前,有3天以上的延迟;
此期间,医生根据染色结果进行“blind”经验用药;
常采用广谱抗生素或3联合(滥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之一)。
快速及时的病原学诊断、有效合理抗感染治疗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脓毒症发生前,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每延迟1小时,平均生存率将降低7.6%(3.6-9.9%))
(二)微生物实验室学科建设
1. 新兴前沿的MALDI-TOFMS技术:微生物快速鉴定革新技术
病原体鉴定革命性改变(2010-)
(1)优点:
简便、快速诊断人类病原体;
比常规生化鉴定节省至少24小时;
证明是一个可靠和快速的方法。
1—2天的分离培养,5分钟内得到鉴定结果,进一步加快准确诊断、有效合理抗生素治疗的效率。
(2)报阳样本质谱鉴定和药敏的流程优化
(3)案例分享
患者:女性,5个月,患先天胆道闭锁,2017年12月15日行活体肝移植,术后1月,发热伴肝功能异常2天再次入院。入院后给予甲强龙+奥克行激素冲击治疗,美平抗感染。
肺部CT明显进展伴胸腔积液。
用患者血常规血液,置入BD儿童血培养瓶,36小时报阳。
血培养直接萃取鉴定:
血培养液抽取6ml放入BD分离胶促凝管,离心后去除上清;
用1μl一次性接种环挑取上述步骤得到的灰白色菌体富集物加入到500μl无菌水中,13000rpm,离心2min。
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弃去,加入500μl无菌水悬浮并充分震荡混匀,13000rpm,离心2min。
10-20分钟,质谱萃取鉴定结果:马尔尼菲蓝状菌
2. 感染诊断技术
快速、高敏感、生物安全性更好的病原体核酸检测
临床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投入与获益的思考
3. 病原菌(群)宏基因组检测:
优势:快速检测(24-48小时出结果);全面覆盖(可检2700余种);精准医疗(深入信息)
要求:对检测实验室要求高、生物信息学人才、临床医生的正确解读……
重要提示:
(1)NGS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慎用!!!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MRSA、VRE、ESBL和MDR-ABA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4. 筛查
(1)筛查的目的
早期发现定植患者—隔离
早期干预措施—防止出现感染
及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
不是所有筛选阳性患者都需抗菌药物治疗
(2)CRE主动筛查流程:直肠拭子
CRKP是临床上肺炎、泌尿道感染、肝脓肿的重要致病菌,死亡率高
五、总结
抗击感染,提升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宣教,提高送检样本的合格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平台+项目+人才培养);
快速、精准的病原学诊断是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基础,为感染性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提供依据。
感悟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在现实工作中经常碰到很多临床医师标本送检率低、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加之微生物室与临床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抗微生物药物经验性使用过多的情况。我们日后应努力加强病原学的快速诊断能力和临床间沟通与反馈的能力,尽可能解决检验流程复杂、报告周期长、标本质量低等问题,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院感科真正成为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并肩作战、友好合作,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封面图片来自VEER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