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2|回复: 5

四川省某旅行团H1N1流感暴发调查——与患者交谈时间长于10分钟者的罹患率为8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旅行团3个航班300名游客中,共搜索到10名二代病例,症状以发热、咽痛和咳嗽为主。
     成都-九寨沟航班上旅行团团员的罹患率(30%),与九寨沟当地加入的成员罹患率(29%)基本相同,而与首例病人同坐一架飞机从香港飞往成都的91名乘客,以及从成都飞往九寨沟但没有参加该旅行团的87名乘客均无人发病。在同乘密闭空调巴士到九寨沟旅游的乘客中,与首例病例近距离交谈的16人中有9例发病,罹患率达56%,而没有交谈的14人,尽管在首例病例不断咳嗽的情况下同坐巴士近7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发病;同时,交谈时间长于10分钟者的罹患率为80%,高于交谈2至9分钟者17%,相对发病风险为4.8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http://health.sohu.com/20090911/n266659389.s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收起 理由
沧海一粟 + 4 警示及时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疾控专家提醒:甲流再次来袭 最好的疫苗是自己
    问:您领衔的一项对旅行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调查发现,飞沫才是这种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刊物上,这对调整防控对策有什么冲击作用?

  曾光: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旅行团首例患者谈话或咳嗽时,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没有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的证据。
这使我们对抗甲流更加从容、淡定,增强了信心。空气传播是最难防范的,现在我们不必畏惧它,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N95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了,要做的是可以靠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最好的疫苗是自律的自己,自律就是讲究卫生,管住飞沫,利己利他。

  这一项调查成果是在中国全民防控、法律保障和社会携手的国情中完成的,是通过对300名旅行团游客中的病例搜索和危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得到的,难能可贵,具有重要的防控指导意义,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尊重与关注。

  曾光报告:甲流“第二波”来了

  问:甲型流感的“第二波”真的到来了吗?

  曾光:我们必须要对甲型流感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目前疫情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有些出乎预料,大多数发生暴发的学校集中于中小城市,而非大城市,说明疫情现已蔓延到我国内陆的中西部地区;二是大中小学校均有疫情发生,提示疫情的波及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三是疫情已逐渐转为国内的本地传播而非“输入性”为主,防控难度随之加大。由于目前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已经开始了。

  有人说病毒变异了才是“第二波”的开始,实际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本身就是变异了的病毒,它是否再变异需要持续的监测,但即使是一种病毒,季节不同,其传播能力也不同。现在渐进秋冬,正是流感病毒极易传播的季节,家庭内易传播,高危人群易感染,同时,感染人数多了以后,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及孕妇等高危人群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波及。目前全球因罹患2009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000多人。

  管住飞沫,我们能做什么?

  问:飞沫传播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力如此强大,我们怎么应对它?

  曾光:要让百姓知道飞沫是传播流感病毒的元凶,而没有发现空气能够传播病毒;同时,要让慢阻肺者、糖尿病人、孕妇、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及家人知晓,流感病毒的感染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严重危害。

  对策就是必须改善自己的行为,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修正自己,完善自我;与其等靠疫苗,不如主动防范。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相互斜对着站立;有条件时尽量保持人与人谈话在两米外的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来不及找纸可采用用衣袖遮挡的办法;在医院等“易染”环境中戴口罩,普通口罩即可;要改变某些习惯,如减少握手,改掉下意识抠鼻子、摸嘴的习惯;摸完扶手,下车后要洗手;患者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为保护他人主动戴口罩,自觉休息、隔离。对于集体单位,不仅在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都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要果断坚决,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老百姓之间对于不良的卫生习惯提倡相互指正,城市之间、中小城市防控要向大城市学习,如北京市教委、卫生局召开的大学防控会就见到实效。

  由于疫苗的研究慢于疫情蔓延,如果我们采取上述措施削平了疫情峰值,延迟了疫情发展,就为疫苗的研制、生产和安全接种争取了时间,就为减少和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了机会,社会经济发展就减少了损失,最终达到减轻流感大流行危害的目的。

http://health.sohu.com/20090911/n266659389.s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桂花香 + 6 + 6 科学的信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摸完扶手,下车后要洗手;"中国的公共场所没有那么多的洗手设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疾控专家称:2米内与甲流患者谈10分钟就感染
省疾控中心公布我国首个群体性甲流感疫情研究报告 病毒主要依赖飞沫传播
  昨日,记者从省疾控中心急传所获悉,今年6月我省一旅行团相继确诊11例甲型H1N1流感,从而成为我国首个群体性甲流感疫情,省疾控中心将其作为研究模型,对近200名疫情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研究成果表明:甲流感的主要传播渠道为飞沫传播,即“与甲流感患者近距离、长时间的交谈,最容易被感染”。 通过对话、打喷嚏以及附着在被污染物表面的飞沫,将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给健康人。近日,该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疾控中心优先发表。
  ▲事件回放
  华侨带病游川
  旅游团10人被感染
  40岁的华侨高女士,居住在美国洛杉矶。6月1日,她搭乘班机回国,经香港转机后,2日晚高女士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并在机场与前来接机的女儿、丈夫汇合。3日上午,全家人加入“九寨-黄龙”旅行团,搭乘班机飞抵九寨沟。
  经过两日的游玩,高女士和家人5日返回成都。当天,高女士便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前往市三医院就诊。经过采样,疾控中心将其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随即,高女士被送往市传染病医院治疗,而疾控人员再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时,相继确诊了10例二代病例。
  “以往我们确诊的病例都是单个的甲流感输入病例,群体性的发病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省疾控中心急传所所长祝小平介绍,“疾控中心认为这很有研究价值,一旦研究出甲流感的传染链,便可根据其特点,研究病毒传播的阻断措施。”
  ▲调查取证
  “重游”患者旅行路线
  6月6日,省疾控中心开始部署方案,准备以旅行团为主线,对约200名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所有人的行程。这200人包括同机者、同旅行团人、酒店和餐厅服务人员、景点工作人员等。“面对这样繁重的调查工作,工作人员异常辛苦,我们甚至派出一个5人团,‘重游’一次高女士的旅游路线,对其接触的当地居民进行流调。”祝小平介绍说。
  调查内容包括,他们在飞机和大巴上的座次、就餐时的座位、旅行途中去过的地方、与谁进行过交谈等情况。“甚至连他们在什么时候上过洗手间,我们都需要了解。”而对于首发病例高女士,其流行病学调查则更为仔细,“从她抵蓉起,每时每刻的行程与活动,她与谁进行过交流,交流的时间与相隔距离,我们均一一掌握。”通过高女士与其他确诊病例接触的不同方式的调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比较不同暴露方式的发病率。
  ▲研究结果
  病毒主要依赖飞沫进行传播
  最主要传播途径:交谈
  历时一个月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后期的数据整理过程,一则名为《四川省某旅行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论文出炉,并率先刊发在美国疾控中心杂志上。
  疾控人员发现,在被高女士传染的10名确诊病例中,有8名为女性,仅2名男性。“这是因为高女士喜欢拉家常、聊天,在旅行途中与多名女游客进行过交谈,跟男性交流则很少。”
  例如,在前往九寨沟的空调车上,密封的环境中,高女士共与16人交谈,其中9人发病,罹患率达56%。而没有交谈的14人在高女士不断咳嗽的情况下,同车近7个小时,却无一人发病。“这充分说明,病毒主要依赖飞沫进行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及人体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很小。”祝小平解释道。同时,交谈时间大于10分钟者,发病率为80%。而交谈为2至9分钟者,发病率为17%
  最危险的传播距离:2米以内
  3日,在前往九寨沟的飞机上,高女士和女儿坐在最后一排,两人周围仅一名乘客,整个飞行途中,高女士一直在睡觉。因此,并未传染给周围乘客。在旅行途中,高女士乘坐过5辆巴士。随后被确诊的10名病例,均相继跟她邻座。而在5日,返回成都的航班上,坐在高女士及女儿前排的两名的乘客,均被感染。
  接受过高女士给予的口香糖的旅客、单独为高女士讲解旅行路线的导游、被高女士雇佣为其全家拍照的当地居民,均被感染。通过调查,疾控人员得出结论:在飞机上曾坐在高女士2排及以内者,相对发病风险是其他人的1.9倍;在车上坐在这位病人2排以内者,发病风险是其他人的1.3倍,“凡在2米以内,被感染的风险便大大增加。”本报记者 邹思
http://health.sohu.com/20090911/n26664162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一则有一则的坏消息,可见目前防控工作日趋紧张,需要我们时刻准备、严密布控布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2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应该可以参照WHO的防控指南,修改我国的感染控制指南,进入病区并不一定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就行了,只有在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才需要N95口罩。
其它的防控策略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教育广大群众注意个人卫生,遵循咳嗽礼节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