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不断,无论经血液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还是耐药菌的传播,其重要原因是一些医务人员对“标准预防”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医院感染失控造成的后果,大到影响社会的稳定,小到对个人前途的影响,都是基于对生命和健康的损害。 特别这些年,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的概念随着一个新的疾病会出现一些变化,让人难以琢磨。如标准防护、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加强防护、标准预防+额外预防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 2003年的非典 200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附件5 人禽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都有专门一个章节介绍医务人员的防护 为何会有不同的防护标准和措施,大概和我们对病原体传播方式的理解有关。 除了按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虫媒等传播,还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可是,哪有一个病原体是通过单一方式传播的?如果只是考虑到一个疾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也许或忽略掉其它传播方式而不注意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或忽略手卫生的重要性,如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近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同样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因此,病原体的传播其实只有一种方式,即接触传播。一个人只有接触到病原体才可能被感染。飞沫和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中的重要方式,其中被污染的手在飞沫传播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病原微生物危害大小可参考原卫生部发的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名录,不同的病原检测对应的生物安全等级不同。 根据日常医疗操作暴露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风险个人防护---就是标准预防 我国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我国于2000年把“标准预防”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领域。 1. 手卫生 2. 戴手套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 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6. 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 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8.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医务人员的个体防护 1.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进行手卫生。 4.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