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1|回复: 13

[求助] 多重耐药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老师,我刚接触院感不久,又在基层医院工作。我想问一下,多重耐药菌监测是怎么监测的?是不是抽病人的血来培养的啊?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8-9-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感染部位采样,高热无明显感染部位的做血培养,当然肺部感染能做血培养是最好的,因为痰培养的价值不高,但推广血培养也不容易,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血培养要双套双瓶,很多病人会有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院感办主要根据微生物室检测结果进行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仅仅是血培养,其他的标本,痰,尿,分泌物等都有可能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话还是要因地制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toto 发表于 2018-9-7 16:50
不一定仅仅是血培养,其他的标本,痰,尿,分泌物等都有可能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话还是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延伸就太多了,要多多向版主学习{:8_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染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遵循有样必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学习一下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我们感控科主要根据微生物室检测结果,对临床科室进行防控措施落实的指导与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根据微生物室的监测报告每例督导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防控
作者: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 兰乖平
编辑:董宏亮   
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中,规范化的管理俨然已成为最基本要求!对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的规范化管理都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
后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考核评估表和工作流程哦。
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前提。设立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的多重耐药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院感办、药剂科及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主要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商议解决。
其次,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制度是感染防控的基础。
1、临床科室对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力争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当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需上报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2、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报告院感办,发往科室的书面报告单上加盖“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印章,便于提醒接单人员。 
     3、院感办接到报告要立即指导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核实,根据核实情况适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是关键。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本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1、患者安置:首选单间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可考虑床旁隔离,可将同类感染患者同室安置,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隔离标识:在住院病人一览表、病历牌、患者床旁公示接触隔离标识,便于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3、手卫生:认真执行手卫生的五个关键时机,即2前3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4、诊疗护理:在实施诊疗护理时,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合格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也包括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处理污染物品与医疗器械。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结束,应脱下防护用品,做手卫生后再离开。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最好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5、环境卫生:对病房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设备设施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保洁用具(抹布、地巾)应专室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6、医疗废物: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
7、合理选药:药剂科参与多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会诊工作,指导临床医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8、患者外出:如患者需外出检查,应提前告知相关科室,或由工作人员陪同说明情况。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后同样应清洁消毒。患者出院床单位应终末消毒。
9、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VRE患者连续2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0、其他事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培训与宣教也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由于多重耐药菌分布广,传播快,容易造成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多管齐下、联合干预,方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共同维护医疗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也是主要根据微生物室检测结果,对临床科室进行防控措施落实的指导与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先系统学习和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一些基本知识,感染防控,以及各部门在多重耐药菌防控、监测中的职责。可以看一些医院感染相关书籍或者论坛的一些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3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toto 发表于 2018-9-7 16:50
不一定仅仅是血培养,其他的标本,痰,尿,分泌物等都有可能培养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话还是要因地制宜。

同意toto老师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