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吴怀英
审稿:米宏霏 雷小航
来源: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编者按
微生物培养标本多种多样,为何我们如此关注血培养?血培养标本相对于其他类型标本而言更加珍贵,患者一旦不配合就很难获得;从微生物室和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血培养是无菌部位标本,培养结果对感染诊治最有价值。有研究结果显示,发生感染性休克后1-2小时内启动抗菌药物治疗,生存率可达70.5%,治疗延迟至休克发生后5-6小时,则生存率下降至42.0%,若进一步延迟治疗至休克发生后9-12小时,生存率继续下降至25.4%。由此可见,尽早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能降低血流感染死亡率!因此,血培养阳性报告也就成为临床尽快有效地行目标性治疗的先决基础。为血培养提速,助力临床感染诊疗,且听刘丁教授在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分享的实践经验。(课题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团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发生血流感染人数达到了3000万,死亡人数600万。如何控制?早期抗感染诊治很重要。而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临床医生尽早送检微生物标本,一旦确定病原学结果,尽早启动靶向抗生素治疗;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的血培养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直接沟通。国内部分医院做法:将血培养微生物结果作为危急值报告,以起到紧急状态预警的作用。那么关于血培养检查工作真的达到及时准确吗?通过以下调查数据看现状。
一、现状
2017年重庆市检验质控中心的调研:
调研对象:58家开展血培养的医院检验科
医院构成:三级26家(45%),二级32(55%)
时间范围:2017.01.01-2017.12.31
调研内容:血培养送检量、阳性率,一级报告时间
调研形式:邮件微信发放、填写、及时反馈,汇总
调查结果:
1.血培养千日送检瓶数
国内目前的血培养送检情况与国际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规范送检情况:
3.血培养阳性率:
2017年重庆市调查数据为5.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为5.7%。
4.一级报告(即无药敏的报告)的时间:
重庆市2017年调查数据为312分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为374分钟。
5.血培养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情况
①微生物室对血培养污染率及采血量进行了追踪
②但是很少追踪血培养阳性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处理情况。
二、通过数据找问题,针对问题制措施
1.存在的问题:
①临床科室血培养送检率低
②血培养规范送检率低
③阳性血培养报告及时率低
④阳性血培养报告跟踪率低
2.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措施三步曲:
第一步——聚焦实验室前
大家眼中的血培养:
医护的眼中—血培养阳性率低
医生的眼中—报告慢,“马后炮”
实验室眼中—血培养送检率低
对话临床—正确认识血培养:
微生物走进临床—让微生物了解临床:微生物室人员参与临床查房
微生物室开放日—让临床了解微生物:医生进微生物室学习血培养相关工作
微生物走近临床—与临床医生交朋友:微生物室人员加入临床MDT团队
对话临床—规范血培养送检:
为什么要规范送检—规范送检决定阳性率
怎样规范送检培养—严格无菌,双套双瓶
什么时候送血培养—尽量抗菌药物使用前
针对护士开展《血培养规范采集培训》,针对医生开展《血培养阳性报告解读培训》。
第二步——聚焦实验室中
对话检验人员:
重要性:报告及时性对治疗非常重要
必要性:临床医生很依赖血培养报告
可行性:能否让血培养报告提速!
对话检验人员—血培养提速的关键因素?
工作模式:提出全天候处置结果能力
岗位人员:提升血培养岗位技术能力
仪器平台:提高检测速度和水平能力
对策:
①建设平台:购置仪器设备做保障,增加PCR、质谱、二代测序新技术, 提高微生物检出速率。
②补短板-提升质量:
现有人员:加强岗位人员能力培训与提升
增加配置:从学科发展增加岗位人员配置
理念沟通:工作模式制约血培养报告的速度
③改模式一一建立全新的工作模式
问题:建立微生物全天候工作模式有无必要?用数据说话指导决策!
数据显示,全院67.6%报阳时间在24小时内。血培养报阳高峰时间是12小时,大部分血培养标本在夜间报阳。
2016年后,新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微生物室全天候工作制,从满足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立足于精准、高效、创新的服务意识,以提升临床最有价值标本的检测能力作为切入点。
第三步——聚焦实验室后
跟踪临床反馈:
三、结果
经过以上调整,成效如何?还是用数据说话!
1.血培养送检率提高了吗?
血培养送检量明显提升,重点科室如ICU血培养送检量翻番。全院每千日送检量由2013年的18瓶/千住院日逐年上升到2017年的33.3瓶/千住院日。
血培养送检率在2014年超过了痰培养标本数,约占总送检标本数量的1/3;双套双瓶占比也明显增加,单套血培养送检比例持续下降。
规范采集后,血培养阳性率由2013年的13.6%上升到2017年的21.1%。
2.血培养报告及时了吗?
血培养一级报告时间明显缩短。
标本运输环节:血培养采集至送抵实验室耗时30min。
夜班一级报告数量占49%,夜班药敏最终报告占45%,微生物室的提速对临床尽快目标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根据血培养检测后追踪结果,73.8%的病例在血培养药敏结果回报临床后,临床医生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
思考
很多医院的微生物室,只有白班没有夜班,血培养药敏结果报告多在4-5天后,报告滞后,对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不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您选择“爬行、步行、跑步还是飞行呢?”,刘丁教授给了很好的诠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选择飞行。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