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回复: 8

[资料]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报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目  次
  
本标准附录A为推荐性,其余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27952-2011《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与GB27952-2011比较,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改为“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通用要求”,
英文名称也进行了相应更改。
——对引用标准的版本进行了更新;
——适用范围由“普通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的各类消毒剂”更改为“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各类消毒剂”;
——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更新和补充,补充了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7《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9《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0《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WS/T 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消毒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规范。
——术语和定义中删除了“预防性消毒”;
——对原标准4.1、4.2合并为“原料要求”;
——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稳定性”、“金属腐蚀性”要求,删除了“有效期”;对杀灭微生物要求与表1进行了更改和完善;对毒理学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完善。
——使用方式中增加了“汽化消毒”,并同时将“流动冲洗消毒”纳入本条中。
——附录A中消毒剂类别和剂量进行了更改和完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等单位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官旭华、张天宝、江永忠、张流波、彭明军、姚璇、郑立国、黄晓波、张令要、张清文、张静玲、曾其莉、李家洪、骆艳燕。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原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方法、标签、标志和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各类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67  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69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0  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1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3  醇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7947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3 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2007年)卫生部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2010年)  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卫生部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  卫生部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  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通物体表面  General subject surface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众场所、家庭等的物品、用具、器械和设施的表面,以及墙面和地面。
3.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  General subject surface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4 原料要求
4.1 含氯类消毒剂: 次氯酸钠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次氯酸钙应符合《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其他含氯消毒剂应符合其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有关规定。
4.2 含溴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70的要求;
4.3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应符合GB/T26371的要求;
4.4 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66的要求;
4.5 醇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73的要求;
4.6 酚类消毒剂:应符合 GB/T 27947的要求;
4.7 季铵盐类消毒剂:应符合 GB/T26369的要求;
4.8 胍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67的要求。
4.9 其他类消毒剂: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
4.10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5 技术要求
5.1 理化指标
5.1.1 有效成份含量、pH值: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浓度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10%,pH值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1。
5.1.2 稳定性:完整包装的消毒剂在产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其标识的有效期内,其有效含量下降率应≤10%(如果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且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产品标示范围的下限值。
5.2 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产品说明书标示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微生物杀灭效果
  
试验微生物
  
杀灭对数值
悬液法
载体法
模拟现场试验
大肠杆菌(8099)
≥5.00
≥3.00
≥3.00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5.00
≥3.00
≥3.00
自然菌
≥1.00
注1: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试验应以悬液法为主,冲洗消毒的消毒剂和粘稠消毒的消毒剂可用载体法。
注2:说明书注明除普通物体表面外还用于其他消毒对象,或者标注对其他微生物有杀灭效果时,需增加相应目标微生物的杀灭试验。
注3:自然菌和模拟现场试验任选其一。
5.3 安全性指标
5.3.1 毒理学安全性指标
5.3.1.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产品原形,或者最高使用浓度的5倍溶液应属实际无毒。
5.3.1.2 致突变试验:阴性。
5.3.1.3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无刺激性或轻刺激性(产品使用说明书未注明个人防护情况下适用)
5.3.2 金属腐蚀性:使用浓度对金属的腐蚀性以轻度(含轻度)以下为宜,不应对消毒对象的材质造成损害;使用浓度对金属的腐蚀性为中度以上时,对相应材质的消毒对象应慎用,达到消毒时间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拭或清洗。
6 检验方法
6.1 理化指标
6.1.1 产品的有效成份含量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行业技术规范、或者企业标准进行测定。pH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1.2 稳定性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2 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3 毒理学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4 金属腐蚀性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 使用方法
7.1 使用方式
7.1.1 擦拭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用干净抹布沾湿后,对拟消毒物品进行擦拭。
7.1.2 浸泡消毒: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将拟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
7.1.3 喷洒/喷雾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使用常量喷雾器喷洒,或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超声雾化装置等进行喷雾,作用至规定时间。   
7.1.4 汽化消毒:将消毒剂通过高温闪蒸片蒸发作用后产生的高温消毒液不断的被发生器喷射出来,或将消毒剂中的化学消毒因子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弥散到无人的、密闭空间,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7.1.5 流动冲洗消毒:对于现场制备现场使用的消毒剂,可将拟消毒物品置于消毒液出液口处,连续冲洗至规定时间。
7.2 使用剂量: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消毒对象的特性,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选择相应的消毒方式和剂量,或参考附录A推荐的方式和剂量进行消毒处理。
8 标志、标签、说明书   
8.1 产品包装标识应符合GB 190和GB 191 的规定。
8.2 标签、说明书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同时产品说明书应注明下列注意事项:
8.2.1 根据拟消毒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8.2.2 本类别的消毒剂仅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8.2.3 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当使用浓度对拟消毒对象相应材质有中度及以上腐蚀性时应慎用。消毒至作用时间完成后,应用清水对消毒对象进行擦拭或冲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8.2.4 采用喷洒/喷雾方式、汽化方式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应密封门窗。在消毒完毕后,应通风30min以上,环境空气中的消毒剂残留应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同时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消毒完毕打开门窗进行充分通风后人员才能进入。
8.2.5 需稀释使用的消毒剂和活化后使用的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8.2.6 如人体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如伤及眼睛还应及早就医。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物体表面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
A.1.1 进行预防性消毒时,应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拟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类别的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标识的方式和剂量,或参考下表推荐的方式和剂量进行消毒处理(表A.1)。
A.1.2  未列入该表的其他消毒剂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标识的方式和剂量进行消毒处理。
表A.1 物体表面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
  
消毒剂
  
类别
  
清洁条件下
污染条件下
使用方式
有效成分浓度
作用时间(min)
有效成分浓度
作用时间(min)
含氯类
100~250 mg/L
10~30
400 ~700 mg/L
10~30
擦拭、浸泡、喷洒
含溴类
200~400 mg/L
15~20
500~1000 mg/L
15~20
擦拭、浸泡、喷洒
季铵盐类
200~1000 mg/L
1~10
400~1200 mg/L
5~20
擦拭、浸泡、冲洗
800~1200 mg/L
5~10
1000~2000 mg/L
10~30
喷雾
二氧化氯
50~100 mg/L
10~15
100~250 mg/L
15~30
擦拭、浸泡、喷洒
过氧乙酸
500~1000 mg/L
15~30
1000~2000 mg/L
15~30
浸泡、喷洒
过氧化氢
3%~4%
30
/
/
擦拭、喷洒
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汽化
酸性电解水
50~100 mg/L
10~15
/
/
冲洗、浸泡
臭氧水
5~10 mg/L
10~15
/
/
冲洗、浸泡
乙醇
60~90%
3
/
/
擦拭、喷洒
胍类消毒剂
2g/L~45g/L  
10
/
/
擦拭、喷洒
对氯间二甲苯酚
1%~2%
10~15
2%~3%
15~30
擦拭、浸泡、喷洒
三氯羟基二苯醚
2.0%
15~30
/
/
擦拭、浸泡、喷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表示不适用。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8-1-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否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学习着,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2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是按风险对待的,消毒剂为什么不应运而生,对应命名,一目了然,然后只要是认识字的人谁看了都会用!?只是个人看法,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否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