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8|回复: 21

2017年2月“十大优秀回帖”邀您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3:01 编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17年2月份“十大优秀回帖”又与我们见面啦:
    2017年2月“十大优秀主题帖”和“十大优秀回帖”公示
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247&fromuid=23053
(出处: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本月共收到推荐优秀回帖42个,回帖的质量同样有很大的提升。内容涉及到医院感染管理的各个方面:有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的各种罐罐、还有尿培养划线方式的正确解释;有疑似剖宫产切口感染暴发的问题探讨,还有春节活动幸福涂鸦绘画风采展示,更有困扰感控人的消毒剂使用时限的讨论,最终有10个回帖当选优秀回帖,让我们一睹为快,共同赏析!


    如果您是论坛管理者,可利用帖子下方的“点评”按钮进行赏析
    如果您是普通会员,可利用帖子下方的“回复”按钮进行赏析
  
   以下2~11楼为“十大优秀回帖”,期待您来点评、赏析!
   
同时,3月份“优秀回帖“征集活动进行中,敬请关注哦~~~
    “优秀回帖”征集令(2017年3月号)
   
https://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666&fromuid=23053
    (出处: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6 编辑

lishihe123 :请教:什么是标准预防?如何操作?是针对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还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预防感染?

18楼  小白天使: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 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 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 3/4 满将其封口。 3、禁止用双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隔离预防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 2、隔离病室或患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3、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床间距宜大于 0.8m。 4、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水痘等疾病。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5、应严格空气消毒。 三、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保持距离在 1m 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6、与患者近距离1m 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皮肤感染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教育患者在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 3、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5、一般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五、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隔离预防 1、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专门的培训方可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工作。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人员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3、限制患者在病区内随意走动离开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 4、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内。 6、减少转运如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7、严格限制探视者。

点评

标准预防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预防控制措施,需要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标准预防的概念,时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发表于 2017-3-8 08: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6 编辑

蓝雪0816:【血透专家聊血透-3】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中沙罐、树脂罐和活性炭罐的作用及如何维护”
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的前处理部分包括沙罐、树脂罐和活性炭罐。沙罐、树脂罐和活性炭罐各有什么作用?使用中如何维护?且听专家一一道来!

24楼   yanghongmei
树脂罐
   水软化器是应用离子交换技术,通过树脂上的功能离子与水中的钙、镁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吸附水中多余的钙、镁离子,达到去除水垢(碳酸钙或碳酸镁)的目的。
  水软化器中装有软化剂树脂,这种人造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有软性矿物质钠,可以与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等硬性矿物质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而钠不会以水垢的形式堆积在物体表面上,所以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危害很小。树脂是一种多孔的、不可溶性交换材料。在现代的水软化器中装有千百万颗微细的塑料球(珠),所有小球都含有许多吸收正离子的负电荷交换位置。当树脂处在新生状态时,这些电荷交换位置被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占据。树脂优先结合带较强电荷的阳离子,钙和镁离子的电荷比钠离子强,当含有钙、镁离子的水经过树脂贮槽时,钙、镁离子与树脂小珠接触,从交换位置上取代钠离子。经过离子交换后,钙、镁离子就被吸附在水软化器内的树脂上,流出的水就变软了。最后,所有树脂都吸附满钙、镁离子后,就不能再进行工作了,而需要再生处理。
  水软化器树脂的再生是用氯化钠和水的稀溶液进行的。在再生过程中,首先停止水软化器的工作水流,从盐水槽引出的盐水与另外的稀释水流混合,稀盐水溶液流经树脂,与附有钙、镁离子的树脂接触。尽管钙和镁离子带有的电比钠离子强,但浓盐溶液含有千百万个较弱电荷的钠离子,有取代数目较少的钙和镁离子的能力。这样,当钙、镁离子被取代交换后,树-脂就再生了,便为下一次软化工作做好了准备。如此循环往复。
  安装:
  全自动软化器即为钠离子交换器,钠型树脂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减少了钙,镁产离子的含量,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和硫酸盐垢.全自动软化器可用作锅炉用水的软化及反渗透的前处理等.一般用于水质软化降低硬度等。控制结构由顶部多向阀和控制器组成。

点评

血液净化中心有很强的专业性,此贴为我们普及专业知识。  发表于 2017-3-8 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7 编辑

明玥:看胡继红老师讲课过程中,有个问题不太懂,关于尿菌落计数的方法为尿培养的划线方式,见图所示。没有看懂,请有识之士给予正确解释和解读。

20楼   经典红塔山
1.标本采集是否清洁外阴,如果没有清洁外阴,混有皮肤或阴道分泌物正常菌群,菌种不单一且大多营养要求不高,繁殖迅速。
2.抗生素使用:敏感性抗生素可能会是致病菌形成L型变或在接种因为抗生素残留导致细菌菌落计数不达标。但是,你能说这个是阴性结果尿液标本吗?
3.划线方式:是否分区,搭线的方式及多少,以及原始标本起始菌量的多少,都可能导致几个区分区数目不准,可操作性及重复性操作都不好,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结果。
4.送检时间:更不要说了,非苛养细菌2个小时就可以繁殖一代。

所以,个人认为,尿液菌落计数有很多弊端。国外相关操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能够保证取中段尿,2个小时内送检且及时处理,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中国的国情却很难把控这一点。
更合理的方式建议:
1.尿液3000rpm×5分钟,后取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考虑存在尿路感染。
2.用摸片或压片的方式制片,进行革兰染色染色,寻找胞内吞噬、包裹或分布相关性好的细菌考虑为感染致病菌。
3.尿液里面的酵母样真菌胞子引起的感染极少,更多是从引流袋采集或延迟送检所致。
4.同样的观点,重复性强,不同操作人员基本都是相同的结果。

点评

感控人需要了解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才能更好的做到精细化感控。  发表于 2017-3-8 0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舒窈 于 2017-3-8 08:33 编辑

hmxyyygkjdy :最近,产科病人增多,每个月产科病房总会出现2例左右的剖宫产切口感染,病人基本上都有贫血,其他外科病房有1例感染,我也和科室沟通了,还应该具体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这种切口感染的发生?求老师们指教!

8楼   ohj妮: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一、寻因:
1.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比如是谁做的手术、在哪个术间、是否同一锅器械、是否同一病区是否有送微生物培养等)
2.环境采样:帮助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集适当的标本、让流行病学资料指导检验
二、如果分析性研究已得出结论,可以不用等到采样结果即可采取干预措施
三、确定暴发范围、时间经过及可能受累及的群体
四、确定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及造成传播的因素,明确继续受威胁的人群,使病人易感性增加的因素
五、分析医院常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六、控制措施:1.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2.形成假设(暴发可能的来源是什么?什么环节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对以前报道的类似暴发事件进行文献复习对感染者进行调查)
3.检验假设(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微生物学研究、分子流行病学)
七、防止蔓延,防止再度发生
八、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总结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
九、制定临时控制措施,评价初期临时控制措施的效果,更新控制措施制定预防控制评价体系,继续监测控制措施的长期效应

点评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预警、筛选、调查,是每个感控人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此贴给了很好的示范  发表于 2017-3-8 0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9 编辑

清清:求助:哪位老师所在医院制定了医院感染评价体系?
如题,这两天一直在思考,想制定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监控指标体系,目前考虑一级指标:1、组织架构与主体责任;2、制度落实与流程再造
3、风险管理;4、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5、培训,请大家帮我出主意,二级和三级指标该如何制定?为什么?(出处或者叫依据),谢谢!

4楼:静雨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指南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巩玉秀、李六亿、吴安华、王力红、李卫光、武迎宏、胡必杰、刘运喜、邓子德、冯秀兰、张宇、贾会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其他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个案追踪:Individual Patient Tracer
为医院现场评价期间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采用真实患者分析医院所提供治疗、护理和服务的过程,以评估各学科、科室、项目、服务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所提供的治疗和服务中的重要功能,旨在追踪某一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服务的全过程。所选择的真实患者通常是那些接受过多学科或复杂服务的患者。

3.2 
系统追踪:Individual-Based System Tracer
是以个案追踪为基础的医院现场评价方法,一般评价各诊疗环节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各学科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发现各环节的潜在问题。系统追踪评价的三个方面是数据利用、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用药管理。

3.3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Department of High Infection Risk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门,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的风险高等特点,如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疾病科、手术部(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导管室、介入手术室、临床实验室、内镜中心(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等。
4、评价基本原则
4.1 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评价,应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的要求。

4.2 应促进和鼓励医院根据循证医学原则,采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4.3 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措施应适当。

4.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5、评价方法
5.1 采取现场评估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5.2 现场评估宜采用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方法。

5.3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宜与同地区同类医院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
6、评价内容与要求
6.1 评价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6.2 具体评价要求见附录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评价内容与要求A.1  医院感染管理
A.1.1 组织建设与职责落实

A.1.1.1 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简报。
A.1.1.2 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专兼职人员配备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
A.1.1.3 临床及医技科室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A.1.1.4 有三级组织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并落实,有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持续改进。
A.1.1.5 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
A.1.1.6 与医院相关委员会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A.1.1.7 有临床、检验、感染管理、药学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信息及时共享。
A.1.1.8 应有医院感染重大事件如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体系及联动机制,并落实。

A.1.2 制度建设与落实

A.1.2.1 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A.1.2.2 有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流程、具体措施。
A.1.2.3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医院感染特点。
A.1.2.4 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

A.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与落实

A.1.3.1 配备专职人员的数量与素质能够满足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原则上应每250张开放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
A.1.3.2 有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工作计划有效落实。
A.1.3.3 开展的工作内容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医院工作的需要。
A.1.3.4 专职人员具有医院感染岗位培训证书,每年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

A.1.4 医院感染相关部门、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与落实

A.1.4.1 医务部门
A.1.4.1.1 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A.1.4.1.2 有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及措施。
A.1.4.1.3 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和医技人力调配,组织对患者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A.1.4.2 护理部门
A.1.4.2.1 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A.1.4.2.2 有监督指导护理人员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消毒与隔离等的制度及措施。
A.1.4.2.3 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A.1.4.3 人力资源部门:将医院感染管理的绩效指标纳入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和后勤人员的考核体系。
A.1.4.4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A.1.4.5 后勤部门
A.1.4.5.1 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设施、设备,包括清洗、消毒、灭菌、通风系统、一次性使用物品、防护用品的保障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A.1.4.5.2 医院新建、改建与扩建应有论证制度,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要求。
A.1.4.5.3 有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落实。
A.1.4.5.4 有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知晓相关知识。
A.1.4.5.5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等工作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有相应记录。
A.1.4.5.6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
A.1.4.5.7 有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防护制度,防护用品配备合格,使用得当。
A.1.4.5.8 有医疗废物泄露应急预案。
A.1.4.5.9 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完成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的审核。
A.1.4.5.10 有主管部门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和持续质量改进记录。
A.2  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A.2.1 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A.2.2 有培训责任部门,根据不同人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并有考核。

A.2.3 各级各类人员应掌握本部门、本岗位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A.3  医院感染监测
A.3.1 基本监测要求

A.3.1.1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A.3.1.2 有医院监测计划,有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因素如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等的监测,监测方法规范。
A.3.1.3 对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与反馈,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A.3.1.4 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A.3.1.5 宜开展预防医院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血管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插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SI)措施依从性的监测,如手卫生、术前正确备皮、预防CRBSI最大无菌屏障等的依从性监测。
A.3.1.6 有信息系统的医院,宜采用信息技术对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

A.3.2 目标性监测

A.3.2.1 应有针对医院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风险因素的监测计划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A.3.2.2 有对VAP、CRBSI 、CAUTI、SSI等主要部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A.3.2.3 对目标性监测工作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检查、自查,对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总结、分析与反馈,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A.3.3 应有专人负责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真实、准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A.3.4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处理

A.3.4.1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
A.3.4.2 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
A.3.4.3 有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A.3.4.4 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A.3.4.5 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100%。
A.3.4.6 有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成效进行追踪。
A.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A.4.1 基础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A.4.1.1 手卫生
A.4.1.1.1 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手卫生知识与方法。
A.4.1.1.2 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和安置的位置等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A.4.1.1.3 对手卫生工作有检查、总结与反馈,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A.4.1.2 清洁、消毒与灭菌
A.4.1.2.1 清洁与消毒
A.4.1.2.1.1 有医院清洁、消毒制度,并落实。
A.4.1.2.1.2 环境、物体表面无尘、无污渍。
A.4.1.2.1.3 医务人员知晓本岗位的清洁、消毒知识与技能。
A.4.1.2.1.4 对重点部门清洁、消毒工作有定期的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A.4.1.2.2 消毒药械的管理
A.4.1.2.2.1 应有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选购消毒药械的审核意见。
A.4.1.2.2.2 医院配备有满足消毒或灭菌要求的设施、设备与消毒剂。
A.4.1.2.2.3 消毒、灭菌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A.4.1.2.2.4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
A.4.1.2.2.5 定期对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或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
A.4.1.2.2.6 对消毒药械管理工作有定期的自查、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A.4.1.3 隔离
A.4.1.3.1 有符合医院特点的隔离工作制度,并落实。
A.4.1.3.2 医务人员知晓本岗位的隔离知识与技能。
A.4.1.3.3 对重点部门隔离工作有定期的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A.4.1.4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A.4.1.4.1 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流程,有相关记录。
A.4.1.4.2 采购、使用、储存、发放、使用后处理等工作规范。
A.4.1.4.3 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与程序,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A.4.1.4.4 有定期自查、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A.4.1.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A.4.1.5.1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制度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并落实。
A.4.1.5.2 有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A.4.1.5.3 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并落实。
A.4.1.5.4 有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相关知识。
A.4.1.5.5 感染管理部门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感染管理医生宜参与临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会诊工作。
A.4.1.5.6 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
A.4.1.5.7 有信息系统的医院,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A.4.2 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A.4.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A.4.2.1.1 医院应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A.4.2.1.2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气管插管技术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A.4.2.1.3 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综合措施,包括落实抬高床头、口腔护理、呼吸管路的更换、是否可以撤机的评估等相关措施。
A.4.2.1.4 开展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性监测。
A.4.2.1.5 目标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及持续质量改进。
A.4.2.1.6 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A.4.2.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A.4.2.2.1 医院应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落实。
A.4.2.2.2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A.4.2.2.3 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综合措施,包括落实无菌操作、手卫生、皮肤护理、血管插管的更换、保留插管必要性评估等相关措施。
A.4.2.2.4 开展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A.4.2.2.5 目标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及持续质量改进。
A.4.2.2.6 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A.4.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A.4.2.3.1 医院应制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落实。
A.4.2.3.2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A.4.2.3.3 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综合措施,包括落实无菌操作、手卫生、导尿管更换、留置尿管必要性评估等相关措施。
A.4.2.3.4 开展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A.4.2.3.5 目标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及持续质量改进。
A.4.2.3.6 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A.4.2.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A.4.2.4.1 医院应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落实。
A.4.2.4.2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有关知识和操作规程。
A.4.2.4.3 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部位的综合措施,包括落实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血糖控制和术中保温等相关措施。
A.4.2.4.4 开展感染高风险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A.4.2.4.5 目标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及持续质量改进;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A.4.3 多重耐药菌感染

A.4.3.1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
A.4.3.2 有落实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无菌操作、环境清洁与消毒等。
A.4.3.3 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A.4.3.4 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A.4.3.5 有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A.4.3.6 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检查、分析与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
A.4.3.7 有多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合作机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能有效发挥作用。
A.4.3.8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A.5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与控制
A.5.1 通用要求

A.5.1.1 有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并落实。
A.5.1.2 有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制定适于本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落实。
A.5.1.3 有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A.5.1.4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并能将监测结果用于临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A.5.1.5 有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具体措施与流程。
A.5.1.6 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A.5.1.7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定期(至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分析,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A.5.2 重症医学科

A.5.2.1 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
A.5.2.2 有单独的隔离房间,隔离工作符合WS/T 311的要求。
A.5.2.3 手卫生设施、用品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符合WS/T 313的要求。
A.5.2.4 有预防VAP、CRBSI、CAUTI等的制度及措施。
A.5.2.5 开展VAP、CRBSI、CAUTI目标性监测,至少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的分析与讨论,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
A.5.2.6 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

A.5.3 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

A.5.3.1 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做到洁污分区,功能流程合理,符合《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A.5.3.2 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制度及流程,并落实。
A.5.3.3 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定期监测
A.5.3.4 有单独的隔离房间,隔离工作符合WS/T 311的要求。
A.5.3.5 手卫生设施、用品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符合WS/T 313的要求。
A.5.3.6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有预防VAP、CRBSI等的制度及措施。
A.5.3.7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开展VAP、CRBSI目标性监测,至少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的分析与讨论,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
A.5.3.8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应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

A.5.4 感染疾病科

A.5.4.1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规范。
A.5.4.2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A.5.4.3 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
A.5.4.4 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落实。

A.5.5 手术部(室)

A.5.5.1 手术部(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
A.5.5.2 医务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
A.5.5.3 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A.5.5.4 在手术部(室)内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达到WS 310.1、WS 310.2和WS 310.3的要求。
A.5.5.5 手术部(室)工作区域,手术全部完毕后,应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A.5.5.6 连台手术之间,应及时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A.5.6 血液透析中心(室)

A.5.6.1 布局和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A.5.6.2 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设备及物品,如水处理、复用设备、职业防护物品等。
A.5.6.3 有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 1 次。
A.5.6.4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
A.5.6.5 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冲洗后检测消毒剂残留量,有记录。
A.5.6.6 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
A.5.6.7 有完整的水质量监测记录,包括透析用水、透析液内毒素和细菌污染物的监测。
A.5.6.8 有透析器复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A.5.6.9 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的人员应是护理人员、技术员或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

A.5.7 内镜中心(室)

A.5.7.1 布局合理,有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的清洗、消毒与储存空间。
A.5.7.2 内镜及其配件的数量应满足患者诊疗工作的需要,并配备合适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
A.5.7.3 有内镜清洁、消毒、灭菌与无菌操作等制度并落实,有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A.5.7.4 有针对内镜诊疗特点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并记录,医务人员知晓相关内容。
A.5.7.5 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内镜清洗与消毒工作的自查、检查、总结分析及改进。

A.5.8 药学部门

A.5.8.1 有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和评价制度。
A.5.8.2 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实行责任制管理。
A.5.8.3 协助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
A.5.8.4 有定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有改进措施及时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
A.5.8.5 督促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A.5.9 检验和临床实验部门

A.5.9.1 至少每季度分析常见细菌、药敏试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并反馈,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耐药趋势等,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
A.5.9.2 有临床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处理和保存过程等相应的生物安全制度与流程,有培训与考核,防护设施齐备、合理、完好,医务人员知晓并能正确操作。
A.5.9.3 有标本溢洒处理流程,有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有发生生物安全事项的登记、上报。
A.5.9.4 有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
A.5.9.5 有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A.5.9.6 消毒、样品收集、取用等有相应的过程记录。
A.5.9.7 有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理制度与流程;有落实措施;有明确的责任人。
A.5.9.8 能配合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A.5.9.9 手卫生设施合格;有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并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A.5.9.10 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和整改。

A.5.1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A.5.10.1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相应工作符合WS 310.1的要求。
A.5.10.2 CSSD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A.5.10.3 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
A.5.10.4 有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
A.5.10.5 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洁、污染物品分别有专用通道。
A.5.10.6 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并符合WS 310.2的要求。
A.5.10.7 有清洁、消毒与灭菌质量控制、监测、医务人员防护等的制度与流程,并符合WS 310.3的要求,有落实。
A.5.10.8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A.5.10.9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晓相关制度、本岗位职责、操作技能与知识,并执行。
A.5.10.10 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管理宜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A.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A.6.1 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并落实。
A.6.2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A.6.3 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感染风险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A.6.4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医务人员获取和使用。
A.6.5 有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制度与处理程序。
A.6.6 医务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业暴露和防护的知识与技能。
A.6.7 有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明确。
A.6.8 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

点评

如何评价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如何评估本单位医院感染的风险,此贴引用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指南,做出了很好的讲解。  发表于 2017-3-8 1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8 16:40 编辑

小小牧童 :撸起袖子加油干!
穿上白衣埋头干!
作为医务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甚至是行政后勤人员
一身白衣,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穿上这身白衣,我们的工作就要真正开始啦!

大家都说前两期的很难画,今天给大家一个简单一点的主题吧
我们“幸福涂鸦画画画”的第九期主题就是
【白大衣】


99楼   薇雪灵儿
忙碌的白衣天使,值得尊重!
图片

白衣天使.png

点评

感控人不仅专业技能强,绘画技能也是一级棒  发表于 2017-3-8 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4 编辑

lishihe123 :请教:什么是标准预防?如何操作?是针对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还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预防感染?

5楼   橡皮娃娃: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不完整的皮肤、粘膜等均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手卫生。
2.个人防护用品。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4.患者安置。
5.医疗设备/仪器清洁消毒。
6.环境清洁消毒。
7.织物清洁消毒。
8.安全注射。
9.职业防护。

点评

本期的两个优秀回帖都是关于标准预防的。此贴强调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基本措施。赞一个  发表于 2017-3-8 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8 16:45 编辑

天师: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你怎么理解?
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你怎么理解?
包布本来就是两层,闭合包装要求,器械用包布(两层)包好,再用包布(两层)信封方式包起来,可是供应室说4-6层包装,所以里面用两块包布(两层)共4层包好,再用包布(两层)信封方式包起来,请问大家医院是怎么样做的?哪里有这样的要求?
还有无纺布叠成两层后一次包装能算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吗?供应室的换药碗等采用此包装方式很常见,请问大家医院是怎么样做的?

2楼   ICBC:
三张图说明一下:信封折叠式双层包装

包装.png

点评

该贴给大家详细的将演示了信封折叠式的双层包装,图文并茂!  发表于 2017-3-8 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7-3-7 22:53 编辑

小小牧童:“欢乐迎新年、快乐做感控”之新春祝福写写写!
一路(16)走过,一起(17)前行,在这喜迎新春的欢乐节日里,您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了呢?不管今天的您,已经在备年货、赶春集,还是在无奈的上班、加班和迎检,在这新春来临之际,SIFIC都一定会陪在您身边,陪您过大年!
快来看看,看看我们在这2017年的开春之际,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活动呢?
“欢乐迎新年,快乐做感控-2017新春活动”之(三):新春祝福写写写!
平台:SIFIC论坛/官微
时间:2017年1月23日0:00~2月11日23:59,共20天;
方式:在本主题帖下回帖,将您在等待过年、准备过年、过年以后的有趣事儿、吐槽事儿发到这里;也可以是您有感悟的一句话儿、一个词儿、一首小诗、一句歌词,也可以是您旅途中、家庭团圆里的一张照片、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任何您想到的素材,我们都非常欢迎哦。
要求:故事完整,传递正能量;无其它要求
方式:参与就有奖(参与者可获得5金币1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选出10篇优秀小故事/小文章/其它素材,并给出50金币的奖励哦。如果素材真的很好,还有可能被推送到SIFIC感染官微上呢。

453楼   梦烟(依然93)
祝福不是今天才有
祈福非为一己私求
善心善行必结善缘
恒愿众生福慧俱足
感控同行心怀天下
造福病患离苦得乐
利他利己福报增上
金鸡一鸣添新气象

点评

应了最近火遍四海八荒的中国诗词大会的景儿,这是感控人自己作的诗  发表于 2017-3-8 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儿飞: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大瓶消毒剂的使用期限是多久?7天?一个月?或是更久?
2016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7.7.4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1487593230(1).png (52.6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7-2-20 22:14 上传
   对此,不知道贵单位是如何界定的?是规定的7天?还是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今天下午有几个版主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先将讨论情况发上来,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会员参与讨论。
观点一:不直接使用的一个月,直接使用的7天。
    注:不连续使用——倒入灭菌后的磨口瓶中使用;
    连续使用——直接用棉签等浸入使用。
观点二:大瓶的含醇的30天,不含醇的60天。
    注:借鉴手消剂的管理方式
观点三:如果不是直接使用的,只要在产品有效期内都应该可以。
争议一:分装倒入磨口瓶中使用不方便管理,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比较麻烦,临床执行依从度不高等);
  辩:1、小瓶装出来之前都是使用的灭菌磨口瓶分装使用,每周两换,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不存在安全问题。
  2、不同科室对消毒剂的使用量有不同的需求,可以按照自己科室的使用量决定使用大瓶还是小瓶装。而且大瓶的比小瓶的便宜,很多单位                            和科室依然喜欢选择大瓶的。
争议二:手消剂的管理不一定适用于皮肤消毒剂;
争议三:使用期限为30天的依据何在?
  辩:有专家指出,如果大瓶的消毒剂在一个月内都不能使用完的话,说明贵单位不适合使用大瓶装的消毒液,可以考虑选择小瓶装的。
专家建议:最新杭州培训会议上李六亿教授的课件显示如下:

33楼   清晨的阳光
大家讨论好热烈,我说说个人的看法,交流讨论。
1、小瓶皮肤消毒剂装不涉及更换容器,7d内使用。
2、手消毒剂的标准明确不适用皮肤消毒剂。不能作为30d、60d的依据,除非建立在循证基础上。
3、区别大瓶消毒剂是皮肤用还是其他用途?皮肤用消毒剂和其他消毒剂(含氯制剂、戊二醛等)有区别,使用中的对应监测项目之一~染菌量分别是10cfu/ml、 100cfu/ml。监测内容还有有效含量、致病菌、消毒效果的指标。使用不超过7d,或是遵循厂家使用说明书均是建立在监测合格的基础上。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诸多,靠规范使用时限而一劳永逸也不现实。当然不具备循证能力的医院,严苛对待是正确的做法。
例外,7.7.4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这里的逗号换成句号是不是更好呢!

点评

有时候规范也得活学活用,此回帖就是活学活用的典范  发表于 2017-3-8 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的贴子,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