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的一种常见措施,因为血制品来自不同的个体,输血又是直接进入人体的循环通道,所以,发生感染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4.病理活检证实。
说明:
1.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2.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内可出现HIV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有点复杂有点繁琐,仅供有兴趣者阅读。
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1. 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减少血液传播疾病发生,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2. 病人输血结束后,值班护士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在1h内返还输血科。
3. 临床护士及时认真按项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
4. 输血科人员与临床护士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放入集中保管容器内。
5. 发出血液袋数目与输血完后返回血袋数目必须一致。
6. 集中保留24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封存,交专职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后感染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输血科。
2、输血科在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 24 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输血科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送检验科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并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丙肝、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
1. 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 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 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身血、贮存、发放血液室在 Ⅱ 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 11 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 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 贮血冰箱应专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并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 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7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建立健康档案。
8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科及实验室的感染管理
1 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身输血时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木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或灭菌后入污水池)。
5 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
l 、严格按照《 输血技术规范 》 和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进行监督管理和质控,杜绝输血出现医疗差错,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进行输血申请,有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认真履行输血治疗同意书。
3、对受血者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要求,输血前常规进行ALT、HbsAg 、Anti-HBs、HBeA¬g、Anti-HBe、Anti-HCV¬、Anti-HIVl/2¬、梅毒¬等八项检查。
4、急诊抢救病人,在采集交叉配血标本的同时,留取上述八项实验室检查标本并送检。经治医生在输血治疗申请单上注明:标本已送检,结果待报。
5、重复输血病人,如患者/家属拒绝进行Anti-HBc¬、Anti-HIVl/2¬、梅毒¬等项实验室检查,患者/家属应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中签字,医生应在输血治疗申请单中注明。
6、临床科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开展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减少经血传播疾病机会。
7、严格执行消毒技术及手卫生规范,操作台面定时进行消毒擦拭,操作用仪器、用具定期消毒,避免污染血液。
8、输血科冰箱温度应保持在 2 ℃ 一 6 ℃ ,应专用、专人管理,定时观察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不准随便开启冰箱,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9、受血者或供血者的血样至少保存 7 天,以便对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追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