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4

[转帖] 上海中山医院流程再造实战经验都在这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7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上海中山医院流程再造实战经验都在这儿
原创文/李子君2016-03-25 来源:健康界 A- A+
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秦净用“患者安全,根植于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24个字形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一家建院80年的老牌综合医院,顶着金字招牌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上海中山医院”)每天要收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院区老旧和进修人员多成为一种常态。在扩大院区、保障进修人员学习效率并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如何进行流程再造,成为摆在这类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3月25日,在第15届中国医院发展战略高级论坛上,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秦净分享了该院多年来保障患者安全所经历的挑战及对策。
秦净用“患者安全,根植于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24个字形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不是工厂 一味追求降低住院日是盲目的!
上海中山医院是一家以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由于心血管和肝肿瘤疾病在诊治上走在全国前列,这两个金学科也被全院爱称为“心肝宝贝”。在医院门诊患者中,有将近一半是外地患者,住院患者里更是超六成比例的患者从外地赶来,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冲着“心肝宝贝”来的。对医院来说,这意味着疑难重症患者、夹杂症患者、老年患者,以及需要接受复杂手术和新技术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
尽管2015年上海中山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创历史新低——6.9天,但这在秦净看来,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不能把医院当做工厂,“一刀切式”地盲目降低平均住院日会损害患者利益。
对于那些接受手术治疗的疑难重症患者,术后很快就被安排出院的做法是不近人情的。秦净举例道,患者术后尚未完全从手术状态恢复过来,如果医院追求平均住院日,患者可能身上还插着管子就要打车从家里来医院复查、缴费、做检查,显然这套程序如果在住院期间进行,患者感受会更好。
秦净坦言,未来上海中山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还会有所降低,这源于大家已经形成高效的工作状态,以及2015年年末,两个日间病房投入使用。
流动医生不能单独看门诊和做手术是铁律!
大型综合医院长期承担教学任务,在住院医师规培逐步规范后,每年都会有大量规培生到医院工作。除此之外,进修医生和外籍医生也不少。这部分流动的医护人员对医院规章、流程、操作系统和患者都不如本院职工熟悉,甚至对医院文化也不一定认同。在秦净看来,来医院学习的流动性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能力尚且不足,如果医院不加强管理,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
上海中山医院在这方面的规定是,严格管理人员资质,流动性医护人员不能单独出门急诊,也不能单独进行有创操作。
此外,上海中山医院还明确了一些所谓的“薄弱岗位”,并不断强化这个岗位的人员培训机制。比如放射科,由于造影剂容易导致过敏,放射科医生的相关培训就要常态化。
在抗菌药物和精神麻醉类药物管理方面,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不同职级的医生在处方资质上进行划分。医生如果没有达到相关资质,就无法开出更高级别的药物,也不能生成医嘱。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这是原创!
2006年,上海中山医院首创“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目标是降低“二进宫手术”台次。
秦净说,此前,一些“二进宫手术”患者多的医生心里很不服气,很快,医院通过信息手段实现了同一患者两次住院信息的自动筛选功能。当然,同一名患者两次手术可能都是正常手术,比如先做活检,再做肿瘤手术。医院会再通过人工筛选出真正的“二进宫手术”。
加强管理的结果就是“二进宫手术”发生率逐年下降。上海中山医院“二进宫手术”比例从2006年的0.75%降低到了2015年的0.17%。“‘非计划手术’管理使医生在手术中有所警觉,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秦净说,这套管理流程不设奖惩,关键是让大家吸取教训。
上海中山医院流程再造的其他亮点:
院内区域负责制:医院急诊与西院区门诊之间的距离较远,患者在院内步行期间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后果不堪设想。医院特意为此建立长廊突发医疗事件急救地图,即把院内长廊划分成若干区域,实行医生分区负责制。患者在院内路途中出现状况,对应区域的医生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救治。
急诊分级制:中山医院将急诊分为四类:一类是极危症,患者需迅速进入绿色通道和抢救室;第二类是急重症,各诊室优先处置此类患者或直接送入抢救室;第三类是急症,安排患者到各诊室按顺序就诊;第四类是非急症,患者同样到各诊室按顺序就诊。
多部门联动管控院内感染:每年抽2—3个月时间对全院重点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督查,督察人员包括:院感科、医务处、护理部、门急诊办、防保科、总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此外,医院还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几率,比如自主开发了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对接的感控体系,实现了感染监测、上报、报表自动生成,使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发表于 2016-12-1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医院多部门联动管控院内感染,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以后的模式就是多部门联动模式,这样才能高效落实院感制度,提高各人员的执行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模式,应该全国推广,“多部门联动管控院内感染:每年抽2—3个月时间对全院重点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督查,督察人员包括:院感科、医务处、护理部、门急诊办、防保科、总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此外,医院还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几率,比如自主开发了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对接的感控体系,实现了感染监测、上报、报表自动生成,使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部门联动,能够提高执行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