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常见传染病诊疗与防控
›
呼吸道传染病
›
揭密病原真相 把控流行途径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回帖
03-17 08:04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主题贴
03-17 08:03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76
|
回复:
3
[转帖]
揭密病原真相 把控流行途径
[复制链接]
gjs661
gjs661
当前离线
积分
6331
发表于 2009-6-4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6-4 05:47 编辑
病毒
1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表面抗原,特别是H抗原具有高度易变性,可产生新的变异毒株。
2 将本次流感病毒与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三重重配猪甲型流感病毒比照后发现,其仅为一个新的H1N1病毒变异毒株。
3 本次流感病毒的毒性相对较弱、致死率较低,可能与基因组中人源性基因节段相对较少、基因节段的抗原性交叉,以及有力的防控工作有关。
4 猪被称为人、禽、猪流感病毒的“混合器”,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人源PB1基因节段的存在,提醒我们不能降低防范意识。
5 隐性感染源易被忽视且更具危险性,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隐性感染者,这也是流感流行的危险所在。
6 患者从潜伏期末(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
7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般不经胃肠道传播。
5月11日,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确诊,意味着H1N1流感已突破前哨闯入中国,也标志着我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阵地战已经打响。
为了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从而及时、有效地应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本报记者采访了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流感中心主任郭元吉研究员。已经从事流感病毒研究和防治工作近40年的郭研究员,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角度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进行了深度剖析。
结构特征
一个新的H1N1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与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其抗原性变异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主要是由于编码血凝素(HA)或神经氨酸酶(NA)蛋白基因的一系列点突变的积累以及人群免疫压力的影响,导致了H或N蛋白分子上抗原位点氨基酸的替换;另一种为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是指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节段发生重配,从而引起转变或旧毒株的重现。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独立节段、单股、负链环状RNA构成。除可发生抗原性转变外,其编码的表面抗原,特别是H抗原具有高度易变性,可产生新的变异毒株,以此来逃脱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记忆、识别和清除,使人体经受一次又一次流感的侵袭。
根据血清学追溯研究的结果,1918年大流感的病原是经典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上世纪90年代末,三重重配(triple-reassortant)猪甲型流感病毒的出现,进一步表明猪是人、禽及猪甲型流感病毒基因重配的“混合器”。这些基因组整合了禽、人和猪三种来源的流感病毒基因节段,该病毒所引起的散发病例发生于1997年末至2009年初本次流感出现之前。
今年4月,在美国和墨西哥出现并在人类中引起流行的流感病毒,被证实为一种新的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之所以称其“新”,是因为该病毒此前未在猪或人体内检出。但是,将该病毒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的基因型进行比照不难发现,其实这一新的流感病毒仅是一个新的H1N1病毒变异毒株,因为其有6个基因节段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相似,分别是聚合酶(PB2、PB1、PA)、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其余2个基因节段(NA和M蛋白)不同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但因二者与1979年在欧洲猪中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相似,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大陆株系,而HA、NP和NS均为经典北美株系。
在上述8个基因节段中,HA、NP、NS、NA和M是猪源株系,PB2和PA是禽源北美株系,而PB1是唯一的人源株系(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参见病毒演变示意图。
毒力评价
毒性相对较弱、致死率相对较低
针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或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亚洲人群的发病率较美洲低?且多数感染者病情轻微,死亡者仅占少数?
对此,郭研究员认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和表现是否具有人种差异尚无定论,但目前看来,相较20世纪全球的四次流感大流行以及我国近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这次的病毒毒性较弱、致死率较低。其中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与该流感病毒中的人源性基因节段相对较少(仅PB1为人源株系)有关,这可能导致该病毒尚未能很好地适应人类宿主,对人类的危害尚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
其次,由于该病毒中H和N基因节段与当前人群中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有抗原性交叉,导致部分人对其已有一定的抵抗力。
再次,公共卫生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各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的防护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WHO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次流感的防控工作,应对本次流感的流行和蔓延都较之前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可见,应对流感流行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流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禽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其末端含SA-α-2,3Gal的唾液寡糖,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其末端含SA-α-2,6Gal的唾液寡糖,而猪被称为是人、禽、猪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其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含SA-α-2,3Gal和SA-α-2,6Gal的唾液寡糖。人气管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含SA-α-2,6Gal,而不含SA-α-2,3Gal的唾液寡糖,因此禽流感病毒对人类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且其基因组不含任何人流感病毒的基因节段,所以对于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是否可引起大流行仍有较大的争议。但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人源PB1基因节段的存在,提醒我们对于本次甲型H1N1流感还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降低防范意识。PB1作为病毒颗粒内部蛋白的编码基因,与PB2、PA及NP共同决定了病毒在宿主的复制能力。
http://www.cmt.com.cn/article/090528/a090528a0201.htm
流行特点
隐性感染者更具危险性“三高”人群应受关注
传染源及隐性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猪和人。食用来自健康猪并处理得当的熟猪肉是安全的,因此不必谈“猪”色变。已经感染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源易被忽视,且更具危险性,因其更易向周围人群传播,可能由于未及时采取隔离或防护措施而导致病毒蔓延。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隐性感染者,这也是流感流行的危险所在。
潜伏期和传染期: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为1~7天(多为2~4天),从潜伏期末(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一般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即不带病毒,但有些患者在退热3天后还具传染性。
传播途径:与耐酸的禽流感病毒不同,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耐酸,在胃内即可被胃酸灭活,因而一般不经胃肠道传播,主要还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包括空气飞沫、与传染源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等。
易感人群:应该说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人群的免疫状态及年龄也是重要的流感流行影响因素。如1977年H1N1流感病毒亚型毒株重现时,受感染的几乎均为1957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因1957年以前出生者对H1N1流感病毒毒株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此外,儿童不仅对流感病毒敏感,而且是主要的传播者,学龄儿童流感感染概率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两倍。
针对本次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郭研究员强调应关注“三高”人群,即高发人群(容易感染者,如儿童、青壮年)、高危人群(感染后容易发生死亡者,如年迈、体弱或合并慢性疾病者)和高暴露人群(与疑似或已经感染病毒的人或猪密切接触者,如医务人员、猪饲养或屠宰人员等)。
应对策略
提高警惕,加强个人防护
郭研究员介绍,感染人群超过20%时才称为流感大流行,同时在短期内,流行要超出国界和洲界。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常有2~3个波,通常第1波持续时间短,发病率高,主要发生在城市等交通便利地区;而第2波则拖延时间较长,发病率低,主要发生在农村等交通不便处;有时还有第3波。
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是当今预防流感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不能使人体获得终生免疫。所以疫苗仅可用于暂时性预防,是否具有抵挡第2、3波流感来袭的长期作用值得商榷。此外,必须考虑疫苗的副作用,为应对1976年猪源H1N1流感病毒传播而问世的疫苗,其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历史至今仍历历在目,因此流感疫苗的研发必须综合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候选疫苗必须经临床研究的充分验证。
他认为,在流感真正大流行时,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已不是接种疫苗或将感染人群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而是提高警惕,进行公众教育,加强个人防护和患者的就地隔离,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大的国家。
http://www.cmt.com.cn/article/090528/a090528a030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衣带渐宽
衣带渐宽
当前离线
积分
5351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打卡总奖励:1804
最近打卡:2025-04-06 08:56:52
发表于 2009-6-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落花生
落花生
当前离线
积分
8228
发表于 2009-6-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感谢分享。最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警惕,进行公众教育,加强个人防护和患者的就地隔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冰洁如清
冰洁如清
当前离线
积分
1487
发表于 2009-6-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疗废物/污水
管理经验分享
抗菌药物基础理论与规范指南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