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笔记
内容分类: |
多耐与微生物 |
会议类别: |
国家级 |
举办日期: |
2016年 |
专家名称: |
倪语星 |
会议名称: |
SIFIC年会 |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24-10-3 21:43 编辑
【听课笔记-倪语星】如何规范临床病原微生物送检
原创 2016-07-27 整理:殷雷 SIFIC官微 SIFIC官微 倪语星:如何规范临床病原微生物送检
听课笔记整理:殷蕾 茅一萍 审稿:杨晓帆(SIFIC听课笔记组)
在中国式精准医疗已初具规模的今天,精准检验亦应运而生,且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精确检验,也谈不上精准治疗,两者相辅相成。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正确的病原学诊断,而正确病原学诊断的前提则是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如何管理临床微生物标本,让标本更规范呢?且听倪语星教授带来的解读。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原则
由检验科制定符合本院实际和流程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送检操作手册》,做到有规可循。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采集时机:强调标本采集送检的时效性。
尽早采集:病程早期、急性期、抗菌药物使用前(已用的要在停用后采集,不能停用的在下次给药前采集)。
立即送检:一般要求2小时内送检;脑脊液及导管尖端最好15分钟内送检。传统的清晨的痰和尿液含菌量最多,是采集的最佳时间,但不必强求,确保用药前和2小时送检更重要。
2、无菌操作:应关注标本污染、标本容器的灭菌处理及采集无菌标本时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
3、采集方法、数量和次数:应根据不同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方法采集;采集量不应过少,血液采集量应与培养基保持不少于1:5比例,病原学检查原则上一天采样送检一次。
4、标本种类:倪教授特别强调临床科室一定要了解标本分类,提倡多采集来自无菌部位,临床价值高的标本。
非无菌部位标本(痰、咽拭子、尿液、粪便)采样时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排除污染才有价值。
无菌部位标本(血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胸腹水)临床价值最高;强调任何部位感染只要出现全身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都可以做血培养,血培养≠高热血培养!
5、标签和申请单:需注明患者的信息、临床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部位和检验目的。
6、职业防护:预防锐器伤、个人防护、严格按规范操作以避免病原菌传播。
二、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1、强调温度和时间: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及时送检,应在2h内送达检验科。
2、一些对温度敏感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保温立即送检。
3、如不能立即送检,按要求存放。
标本质量的把关
送检的标本出现下列情况时,检验科予以拒绝:
1、标本运送条件不合适,厌氧菌培养未放在选定的厌氧转运液内或标本已接触空气。
2、送标本的时间已明显拖延,且保存的温度不当。
3、未用指定容器,容器有裂缝或被打破。标本已有明显的污染现象(如开塞)。
4、未贴标签或贴错标签,申请单姓名、科别、床号与标本的标签不符。
5、申请单项目与标本不符:如痰培养送检尿培养。患者信息与标本不符(如女性患者送前列腺标本)。
6、申请单的项目填写不符合要求或无医师签字。
7、标本量过少或已明显干燥。
8、标本性质不符合检验要求,如痰标本以唾液为主。
9、标本使用了固定剂及反腐剂。
10、24小时内重复送检的标本(血培养除外)。
11、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加强与临床沟通,持续改进
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向临床科主任发布关于标本质量的反馈意见:
1、拒收标本的种类和数量。
2、拒收标本的主要原因分析。
3、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4、听取临床的申诉。
5、必要时向全院公布分科室的统计数据。
6、实施信息化管理。
微生物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抗菌药物管理至关重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必须从采样和送检的标准化开始;只有对合格的标本进行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感染管理科作为具有业务职能的管理部门,是最恰当的院内第三方监管科室,应强化对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共同为规范化标本送检,进一步实现精准检验而努力!
审稿:孙庆芬 赵静
|
|